东乡族的“花馃馃”订单销售额突破700万。“女青年”马娟算是“成功创业”。

  “90后”的她来自来自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布楞沟村。布楞沟在东乡语中意为“悬崖边”,马娟就是盛开在“悬崖边”的玫瑰。

  她虽然年轻,但有着一股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精神气”,就像玫瑰的红色,对创业“充满激情、情意浓郁、又吐露芬芳”。

  3月6日,在全国妇联举行的“三八”国际妇女节纪念暨表彰大会上,马娟被评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并作为代表上台发言。本人供图

  2017年硕士毕业后,马娟放弃了留在一线城市发展的机会,返回家乡自主创业。

  由于地区经济落后,很多东乡族女孩早早担起繁重的家庭重任,不能外出务工,没有收入来源。马娟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帮助她们改变现状”。在一次市场调查中,她偶然发现家乡的传统小吃“花馃馃”有着不错的市场效益和前景。

  “花馃馃是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的一种传统面点,也是县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东乡族的许多妇女都会做,它以面粉为主料,加入菜籽油、鸡蛋和蜂蜜,做成各种花型后油炸,口味香甜酥脆。”马娟琢磨,家乡“舌尖上的美味”不能白白“浪费”,如果能形成产业,那也是不小的商机。

  创业初期,马娟遇到了太多的困难和质疑。“当头一棒”的反对来自家人,“他们不理解我为什么从大山走出来,又再次走进大山。”保留着最传统的期待,父母更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寻得稳定工作,及时成家,从此过上“一生两人三餐四季”的平淡生活。

  “花馃馃” 巾帼扶贫车间。马娟供图

  但马娟还是执着于“不确定的远方”,努力地用行动证明自己的选择。

  她征用了自家八间平房作为制作“花馃馃”的厂房。筹备中,最大的困惑就是如何让妇女走出家庭,投入 “花馃馃”生产。马娟挨家挨户登门拜访,她说服的对象不仅是妇女,还有她背后的家庭。经过不断地努力,13名妇女组作为第一批工人正式进入车间生产。

  为了保证“花馃馃”品质,同时带动农户致富,马娟坚持生产“花馃馃”所需的原料都从当地的贫困户家中购买,坚持在生产过程中延续“花馃馃”悠久的饮食文化和制作历史,坚持纯手工技艺生产,保证“花馃馃”的原汁原味。

  为了提高产量和销量,使“花馃馃”更加符合大众,马娟一头扎进浙江义乌学习产品包装,发挥设计专业优势, 设计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外包装,注册了“马半半”商标。回家后,她通过召集手艺娴熟的亲戚在家中反复研究,终于在色泽、口感、规格和包装上打造出全新的东乡“花馃馃”。

  马娟正在讲解“花馃馃”制作工艺。本人供图

  “花馃馃”一经上市,广受消费者青睐。

  2017年,马娟创办了甘肃伊禾城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两个“巾帼扶贫车间”,带领家乡妇女制作家乡特产“花馃馃”,帮助贫困妇女脱贫致富,员工人数也从13个名发展到了现如今的150名。到2018年底,公司订单销售额达到700多万元,成为了东乡新的名片。

  3月6日,在全国妇联举行的“三八”国际妇女节纪念暨表彰大会上,马娟被评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并作为代表发言。她说,“从没想过的事在那一天实现了。”

  采访中,记者希望在马娟的发展轨迹中找寻创业的秘诀。

  她和记者分享了自己曾高校演讲时的一句话,“创业难、创业很难,作为一名女性创业者更难。但是,无论创业的结果如何,敬请享受这份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