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李彤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李彤

  8月19日是第三个中国医师节,第12届“中国医师奖”颁奖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在本届80名获奖医师中,有一名天津医师的身影,他就是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心脏中心学术带头人李彤。

  昨天下午,还在北京参加全国医师节表彰活动的李彤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电话采访。他说:“能够获得‘中国医师奖’的称号,我个人倍感荣幸,职业荣誉感、自豪感、归属感在内心油然而生,但我更认为,获得这个行业最高荣誉,虽然是对自己多年来努力付出的肯定,更是对团队、科室、医院的集体褒奖!”

  1986年,李彤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博士毕业。2005年,作为我市引进的高级人才从军队医院转业到市第三中心医院任副院长。2014年起,担任医院党委书记、院长。从一名医生,到心脏中心主任,再到医院管理者,李彤始终坚持潜心钻研、锐意创新,用爱心与忠诚为患者撑起一片晴空,带领医院实现从“个人”到“集体”的飞跃。

  作为医生,李彤从事心血管外科专业30余年,始终不忘军人和医者初心,践行救死扶伤的使命,成功挽救了许许多多患者的生命。

  常有人问李彤,面对那些高难度、高风险的手术,想没想过万一失败了怎么办?他说:“作为一名心脏外科医生,我深知自己的天职是救死扶伤,要用全部的智慧和力量去攀登学术和医德的高峰,用一颗医生的仁爱之心,为心脏病患者撑起一片晴空。哪怕有一线希望,我也要为他们争取生的权利。”

  凭借各种娴熟的心脏外科手术技术,他主持成立了我市首个资助贫、孤患者实施心脏病手术的“红十字爱心病房”,并免费救治西藏昌都地区先心病儿童;成功完成国内首例、世界第5例四瓣膜同期置换术;自主研发射频消融仪,在国内外率先开展瓣膜病外科手术—房颤射频消融一站式手术,效果显著;完成多例原位心脏移植术,手术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功完成国内首例复杂先性病杂交手术……

  作为学术带头人,李彤带领团队创新服务模式,力求让患者在最短时间里得到最佳救治,在心血管外科和危重症患者救治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

  曾有一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即将临产的孕妇在孕产期间出现重度心衰、肺水肿等症状,经检查,其心脏内的五个赘生物随时有脱落的可能,腹中胎儿心律也超过极限值。这种情况下,如果先做心脏手术再剖出胎儿,母亲的生命有可能保住,但胎儿肯定保不住;如果先进行剖宫手术救出孩子再做心脏手术,产妇的生命又有极大危险。

  母婴同危,弃谁保谁?家属提出要弃婴保母。面对产妇的病情,李彤带领心脏中心团队与妇产科专家缜密分析,最终大胆制定了心脏手术与剖宫产手术同时进行的救治方案,最终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连续奋战,成功完成了国内第一例母婴存活的剖宫取子、开胸修心一次性手术。

  为进一步提升医院心脏学科的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李彤在三中心首创国内集心脏内、外科及CCU为一体的“心脏中心”和ECMO为核心技术的“重症疾病体外生命支持中心”,为心脏疾病救治内外科一体化提供标准,建立抢救危重心脏患者“绿色通道”。

  通过10余年的协同努力和技术攻关,如今李彤已带领学科团队创新了多项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急危重症救治策略和手段,ECMO中心救治病种数为全国单中心最多,高脱机率、低死亡率居国际先进水平。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疫”中,李彤带领ECMO团队成功救治我市危重症患者,成功率达100%。

  作为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李彤大胆尝试深度改革,引入“平行式管理结构”补充传统“垂直管理模式”的不足,激发全院干事创业活力。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敢于担当、冲锋在前,带领全院把群众安危和社会稳定的责任牢牢扛在肩上,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作为大型综合性医院,三中心辐射人口达到260万,如何在满足患者医疗服务的同时提升技术能力,这就需要在仰望天空的同时脚踏实地。想改革创新,就不能怕困难,办法永远比困难多,就看你如何面对困难!”李彤如是说。

  秉承着这些责任感与发展理念,他将学科建设摆在核心位置,依托龙头带动新学科,启动全院学科评估,作出统筹规划与适时调整。打造人才培养高地,设置每年500万元的人才专项资金。经过全员不懈努力,2018年重症生命支持、临床检验、肝胆病学、护理学及临床营养学获批天津市“十三五”临床专科,实现了从“1”到“5”的飞跃。

  “这是战时状态,就像当年的老山前线,我先上,抗疫面前,共产党员必须冲在前面!”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作为我市东部战区中心医院负责人,李彤担起非常之责,坚持“四线作战”,在有力支援湖北、支援海河医院的同时,做好了周边四区260万市民的医疗保障任务,成功守住了天津“东部大门”。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李彤坚定地说:“成绩已经成为过去,未来更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医疗行业的发展关乎社稷民生,我们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继续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在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的同时,加强青年医生的培育,使更多的行家里手脱颖而出,不断推动学科发展,提升服务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