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天津市湿地自然保护区‘1+4’规划体系要求,宁河区全力推进实施七里海湿地保护修复‘十大工程’,‘京津绿肺’得到精心呵护。”在昨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宁河区副区长陆盈介绍,截至目前,“十大工程”已完成6项,包括历史遗留问题清理、土地流转、苇海修复、鸟类保护、生物链恢复和巡护防护;引水调蓄接近尾声;涉及2.5万人口的生态移民将于年底前启动;缓冲区生态修复和实验区人工湿地建设已开展前期工作,确保按计划在2025年全面完成;预计总投资165.42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86.9亿元。

  近年来,宁河区多维度落实保护修复措施,建立湿地保护管理的长效机制,重点落实“战区制”;统筹推进“十大工程”,全面打响湿地保卫战;组建80人的湿地巡查巡护队伍,及时发现、制止和查处各种破坏湿地生态行为。

  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七里海湿地的水环境、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均得到有效改善,初步实现了湿地功能修复、生态环境改善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统一。通过落实土地流转、拆除清理违规经营养殖建筑及设施等,实现封闭管理,防止了人为对湿地的干扰破坏。七里海水质由劣Ⅴ类,提升到接近Ⅳ类。芦苇再现勃勃生机,每年亩产可增加200斤至300斤,有效提升了七里海湿地的“绿肺”功能;野生植物超过160种,且覆盖面积明显增加。

  此外,七里海湿地区域鸟类监测共记录到18目51科258种,比治理前的2016年增加31种,数量由每年二三十万只增加至四五十万只。除普通鸟类,东方白鹳、大鸨、白枕鹤、白琵鹭、天鹅等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也成为“常客”,且数量大幅度增加。今年入秋以来,在七里海湿地及周边地区,一次性观测到东方白鹳数量约5000只,达到了种群数量的一半以上。仅近两个月途经七里海湿地的候鸟数量就已经超过10万只,比去年同期增长约3万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