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顺霞记者 陈宝麟 摄王顺霞记者 陈宝麟 摄
扫码看视频扫码看视频

  “我学锔瓷是因为我收藏紫砂壶,总碎,总有破损。每次都得送到外地去修,要让手艺好的师傅修得等几个月,周期太长,我就自己去学了。”在位于广州道花鸟鱼虫市场二楼的锔瓷金缮工作室,与第三批滨海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锔瓷技艺项目第四代传承人王顺霞相伴的是各种破损的瓷器。柜子里各式的杯盏要么缺了口,要么裂了痕,有的甚至已经碎成几块堆放在一起。“在我们这最不担心打破东西,锔瓷能够给它们第二次生命。”王顺霞说。

  首先要给师傅刷瓷片

  从需要锔瓷到自己学锔瓷,虽然王顺霞意愿强烈,但还是在固安民间工艺师张桂聚那栽了个跟头。“一开始师傅不收,他没收过女徒弟,觉得不方便。”王顺霞说,即便如此,自己还是直接找上门,并以“今天没等到就等明天,明天等不到就找个地方住下来,总能等到”的决心,打动了师傅,正式成为锔瓷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刚接触的时候想得太简单,就以为做个钉、包个口,再做个异形。真接触以后,一开始很枯燥,师傅就摁着我在那刷瓷片。”王顺霞说,师傅收集的瓷片堆满了各个房间,床底下、窗台上到处都是,“从早到晚,一刷一天”。后来王顺霞才明白,刷瓷片是为了让自己看断裂面,这样不仅能提升拼合瓷器的眼力,还能从胎土、釉色了解不同朝代、不同特色的瓷器,训练锔瓷的基本功。

  拼合的过程也不轻松。“学这个对视觉、触感要求特别高。师傅甚至说不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拿手去划,稍微有点磕碰就得去重新拼。”因为拼的过程中总是用手指甲去划瓷器的裂痕,久而久之就把指甲自然地磨没了。

  锔瓷让瓷器充满故事

  锔瓷有很多道工序,首先要清洗破损的瓷器,其后找茬对缝,做好拼接顺序的标记,对于碎得比较厉害的瓷器,拼接顺序错了可能会导致最后一片拼不上去。拼接就要依靠锔钉的力量。王顺霞拿出一张铜片,剪下不足1厘米的一段,对着两端不停地敲打,形成一个小小的菱形钉的形状。为了美观,她还会将锔钉敲出多个棱面,使钉面像钻石一样从不同角度都能闪闪发光。

  第五代传承人马振星也已掌握了整套技艺,他用钻轻轻地在瓷器上打孔。“打孔要到瓷器厚度的三分之二,打浅了锔钉的劲儿不够,打深了可能会漏水。”马振星说,这个度是靠自己手指抚摸瓷器内壁感受到的震动强度确定的。

  重新恢复瓷器的使用功能只是锔瓷最基本的要求,如何利用破损让瓷器更具审美价值也成为锔瓷手艺人的追求。一颗颗锔钉镶嵌在素白杯子上,从上到下的一道弧线就像旗袍的盘扣,瞬间就赋予了杯子万种风情。

  “我自己最喜欢的是建盏,本身盏是柴烧出来的,它上面那种斑驳老旧的感觉就特别强,再用上钉会显得更加沧桑,让人感觉它们身上充满故事。”王顺霞说,有的人拿来修的东西并不值钱,但可能是家中代代相传的“宝贝”,“当对方看到修复好的东西,脸上洋溢出笑容,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