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礼获“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疫情蔓延举国焦,初二星辰奉国诏。晓飞江城疾, 疫茫伴心悌。隔离防胜治,中西互补施。冠魔休猖獗,众志可摧灭。”2020年1月27日凌晨4时,接到“赶赴武汉”命令的5个小时后,张伯礼只身一人启程赶赴首都机场集合地点,“出征”前,老人内心坚定地写下了这首《菩萨蛮·战冠厄》。

  在去武汉的飞机上,张伯礼给团队成员作出详细的工作安排。抵达武汉深入了解疫情后,张伯礼提出要迅速采取措施,对确诊、疑似、发热和密接的四类人进行集中隔离、分类管理。同时,征用学校、酒店作为隔离观察点。他强调:“只隔离不吃药只成功一半。”于是给患者普遍服用中药,用“大水漫灌”的方式达到早期干预的目的。严格的隔离加上普遍服用中药,四类人中确诊新冠肺炎的患者比例逐步下降,有效控制了疫情蔓延。

  2020年2月初,张伯礼与其他专家一起提出了筹建一家以中医药综合治疗为主的方舱医院。2月12日,经中央指导组批准,张伯礼作为名誉院长,率领来自天津等五省市的中医医疗团队组成的“中医国家队”,进驻武汉市江夏方舱医院。这里共有五个病区,天津中医医疗队负责的病区被称为“天一”病区。

  在那段时间里,除了江夏方舱医院,中药还被大范围地投入到其他方舱医院,使用率超过90%。由于长时间不分昼夜地高强度工作,张伯礼胆囊炎发作,腹痛难忍,中央指导组的领导强令他住院治疗。2月19日凌晨,张伯礼接受了微创胆囊摘除手术。为了不动摇军心,也不让家人担心,手术前他让医院不用征求家属意见,自己签下了手术同意书。手术醒来的当晚,躺在病床上的张伯礼就开始用手机指导疫情防控工作,迅速重回“战场”。对于自己刚刚经历的手术,他笑称:“这回,我把胆留这儿了,与武汉人民是真正的肝胆相照了。”

  在武汉抗疫的82天里,张伯礼采取中医药为主的综合治疗,截至“休舱”时,564名患者零转重症、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在武汉,张伯礼度过了72岁生日,他说,“武汉清零”就是送给他最好的生日礼物。

  1948年,张伯礼在天津出生。上世纪60年代末,正值青年的张伯礼来到天津大港的医疗队。当时,医疗队缺医少药的情况十分严重。在这里,张伯礼见到了医疗队用中草药治病救人,他很受触动,从此对中医药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始跟着队里的中医学习应诊。

  中医药知识体系复杂,张伯礼废寝忘食地学了两年,但因为缺乏系统学习,总觉得“差点什么”。直到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张伯礼考上了天津中医学院,才有机会正式学习。

  30多年来,他用现代科学技术继承和发展中医药。有一次,学校买进一台利用全血检测血小板聚集性的仪器,为摸索实验条件,建立基础数据库,需要大量新鲜血液反复测试,张伯礼连续8次抽取自己的静脉血。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劝他,他摇摇头说:“我是实验室负责人,应该抽我的血。”为了完成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他带领团队夜以继日、通宵达旦地工作。连续奋战3个多月,终于完成了科研任务。

  一副方框眼镜、两道浓眉,口齿清晰、步伐矫健,身穿防护服奋战在抗疫前线──这是张伯礼在全国人民心中永远抹不去的形象。

  2020年8月11日,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的决定,授予张伯礼“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后,这位爱写诗的老人再次提笔,一气呵成填成了《清平乐·人民才英雄》。他在词中写道:“白甲十万,战疫三月酣。江城生死皆好汉,数英雄独颜汗。中央经略济生,举国众志成城。中西协和防治,环球凉热彰明。”记者 徐雪霏 丁佳文 苏鹏 白丽 摄影记者 谷岳 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