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点赞“无会日”

  会议文件少了,实际行动多了;打电话要材料少了,走出机关下沉一线多了……提起最近一段时间工作上的变化,武清区各镇街的基层领导干部感触颇深。

  “过去会议多、接待多,有时候一份文件要找领导签字,没个一两天都‘堵’不到人。”武清区东蒲洼街道办事处党建办主任周振响对记者说,“如今区里推行了‘无会日’,加强了会议统筹、提高了工作效能,让领导能够集中时间更多地研究具体工作,抓落实了。”

  周振响所说的“无会日”是2019年7月武清区委在《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若干措施(试行)》(以下简称《措施》)中推出的一项举措。

  武清区委分别从区级领导同志、职能部门、镇街园区3个层面召开座谈会,以问题为导向,切实找到基层面临的痛点、难点,出台了《措施》。文件聚焦解决文山会海问题、规范督查检查考核、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等6个方面重点内容,提出了22条具体工作措施。

  “我们在《措施》中特别提出建立会议统筹管理机制,将每周二定为全区‘无会日’。同时进一步明确,要求镇街、园区有关人员参加的全区性会议活动,应提前一周报区委、区政府,未经批准不得召开。对于专项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不要求各单位‘一把手’参加,如有需要参加,报区委、区政府批准。”武清区委督查室专项督查科干部卢鑫介绍说。

  负担减少效率提高

  在文件的审核把关上,武清区也做出了一系列详细规定,比如:对上级已发至县团级的文件,没有新举措的,不予发文;与上级文件内容重复达到40%的,实行退文处理,重新修改;内容重复达到60%的,一般不予发文;部门或部门联合发文能够解决的,不以区委、区政府名义行文等。

  “自从区里狠抓基层减负之后,办公耗材开销明显减少。不仅在街里,下面各个社区申请的打印纸、硒鼓等办公用品开支也明显下降。”这是镇街办公室干部的实际感受。

  继《措施》之后,配套出台的《武清区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列出正、负面清单各28项,为进一步规范减负工作提供了标准和指南。2019年,武清全区召开会议、印发文件同比分别减少41.8%、47.8%;2020年1-3季度,全区召开会议、印发文件分别占全年总目标数29.9%、67.3%,会议、文件数量持续精简。

  与此同时,武清区还剑指“偷走”基层干部时间的各种检查。该区开展督查检查考核规范管理工作,砍掉不必要的考核,合并可以合并的检查,最终2019年度督查检查计划仅余9项,同比减少88.7%。

  负担少了,效率高了,干部群众的联系也更加紧密。人民网的书记留言板、区长留言板,北方网的“党群心连心”“政民零距离”都是百姓熟知的民生问题办理平台。周振响说,过去因为忙于各种事务性工作,在处理一些群众投诉问题时,有些干部只能通过电话和群众沟通,服务效果肯定会打折扣。如今,干部们有了更多时间深入基层,面对面为百姓解决问题,群众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也有了大幅提高。不仅如此,区里针对多个网民留言平台常常出现同一问题重复投诉的现象,专门由一个部门对各类平台进行整合,不仅避免了多头发文,对基层来说也避免了同一问题多次回复,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减负不是减工作

  一提到减负,一些人认为可以歇歇脚、喘口气。这显然是对好政策的一种误读。武清区委督查室主任杨静表示:“减负绝不是减担当、减作为,减负是要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把时间和精力更多用于干事创业、推动发展。”

  为了保障政策的执行,不让“好经”被“念歪”,武清区委在区直部门、镇街层面选取部分单位作为联系点,定期观测各部门减负落实情况,定期对违反减负规定要求的单位进行全区通报。对于其中反复出现问题的16家单位,由区委主要负责同志对相关单位“一把手”进行了约谈。通过约谈和通报,各单位对减负工作的重视程度和规范化水平明显提升,近期通报的问题个数和单位家数明显减少。

  “作为中办督查室设在天津的唯一一个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观测点,我们将继续按照区委提出的做好真实数据‘统计员’、工作运行‘分析员’、向中办直报‘通信员’、潜在问题‘预警员’和及时报告市委发现问题‘报告员’的要求,不断深化拓展减负工作效果,将基层党员干部从各种羁绊中解脱出来,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杨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