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供暖季一个多月了,本市今冬还会不会出现重污染天气?近日,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针对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作出回答。

  市生态环境局统计数据显示,近五年来本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明显,PM2.5年均浓度从2015年的70微克/立方米下降到今年目前的48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气从2015年的26天减少到今年目前的11天。“总体来看,大气环境质量好坏,取决于环境容量、排放总量两个因素。”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环境容量大小受制于大气扩散条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位于太行山山脉东侧和燕山山脉南侧的半封闭地形中,大气扩散条件“先天不足”,特别是秋冬季和春夏季差异比较明显,秋冬季环境容量平均减少30%左右,个别时段减少幅度甚至超过70%。另一方面,秋冬季北方地区存在供暖刚需,污染排放总量比平时额外增加约30%。容量减少,排放增加,导致秋冬季更容易出现重污染天气。

  整体而言,京津冀区域排放总量大大超出环境容量,京津冀区域的排放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至5倍,排放总量超出环境容量50%以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高度聚集钢铁、焦炭、石油、化工、水泥、玻璃等重化工业,能源利用方式以煤炭为主,货物运输方式以公路运输为主,这是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本市PM2.5源解析结果也表明,本地污染排放中,工业及燃煤占比达到51%,重型柴油货车等移动源排放占比达到23%。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要坚持制造业立市。“制造业立市,强调的是高质量、绿色的制造业,我们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坚持留白、留绿、留璞,划定实施资源利用上线、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牢牢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空间的占用。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发展高端制造、绿色制造;大力推进园区绿色化、循环化改造,完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坚信,只要坚持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一定能够持续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给老百姓更多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