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今年一季度极不寻常。
从“静下去”到“动起来”,面对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天津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在严防严控的同时积极推进复工复产复市。3月以来,主要经济指标开始回升,部分指标降幅明显收窄,有的指标逆势增长。
从热火朝天的工厂企业到春意盎然的田间地头,从人流回归的街头、商场到秩序井然的医院、学校,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经济运行趋于正常。节节攀升的数据提振了发展信心,天津以“逆周期”的斗志迎难而上,在稳的基础上积极进取,在常态化防控中抢抓时间窗口,迅速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实现“双战双赢”。
提供“阳光雨露”
助企业共渡难关
3月最后一天,落户天津不久的111集团致信天津市委,感谢各职能部门疫情期间对企业在津药品仓库扩容工作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为企业扩大规模赢得宝贵时间。“感谢急企业之所急,在紧张应对疫情的同时,不忘大力支持企业发展,为企业排忧解难。”
纸短情长,政企同心。早在2月初,天津在持续为企业减税降费的基础上及时出台“惠企21条”,3月又跟进推出“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7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从行政审批、金融帮扶、就业社保、房租减免等全方位为企业复工复产把脉纾困、雪中送炭。
昨日,记者来到位于空港保税区的111集团华北运营总部,与前来指导服务企业复工复产的工作组不期而遇。领队的滨海新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苑纳新介绍,疫情期间,作为天津唯一的互联网医药健康企业,111集团在津业务量增长迅速,部分医疗物资和器械直接供应到湖北防疫一线。“当企业提出急需新建5000平方米药品仓库后,我们边现场核查边审批,以容缺审批的方式尽最大努力加快审批速度,不到5天就完成了手续。”
在新仓库里,记者看到货架上整齐码放的清开灵、阿莫西林、通脉颗粒等常用药,员工在货架间穿梭,迅速完成分拣发货。“新仓库投用前,我们的药品周转量已达到饱和上限,这次申请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没想到这么快就批下来了。”
111集团联席首席运营官王海晖说,“疫情以来,网上问诊、购药的需求量呈几何级数增长。目前,我们在天津已有6000多种药品在网上销售。自从3月底新仓库投用后,库容告急状况得到迅速改善,目前药品周转量已实现数倍增长。”
据了解,疫情以来,相关部门开通应急审批绿色通道,及时帮助各类企业协调解决设备、原材料、运输、用工等问题,确保重点防护物资生产供应。截至目前,我市医用防护服日产能从最初的1000套达到1.9万套、各类口罩产能从日产7000只达到700万只,口罩产能提升了1000倍。
与此同时,我市全力为企业发展提供“阳光雨露”,坚决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用好专项再贷款等方式,释放政策红利,持续为企业减负。2月至3月,全市已阶段性减免社保费用64.13亿元,惠及15.41万户企业。一季度,阶段性降低用电价格政策为企业减免用电费用1.7亿元,提前执行天然气淡季价格政策,降低企业用气成本1.86亿元。
一批高质量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带动投资稳步回升。截至目前,全市95个10亿元级在建重大项目已复工94个,复工率99%;国家会展中心、轨道交通、污水处理厂等101项市级房屋和市政基础设施重点工程项目全部复工;全市2000多个建设项目工地在施人员超过26万人。
疫情冲击还带动了新科技、新产业加速成长,产业发展迎来重新“洗牌”。一季度“新基建”提速,全市已建成5G基站8870个;高技术产业项目不断聚集,科研和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65.6%。
通过搭建对接平台,举办重点项目集体“云签约”。一季度,全市实际利用内资达到639.54亿元,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同比增长7.5%。
畅通产业链 跑出“加速度”
疫情是“危”也是“机”。一批天津企业抢抓“窗口期”,加快推动转型升级、产业链重构。
汽车产业是经济支柱产业,也是复工复产的“重头戏”。4月9日,一汽-大众新车型探岳X在滨海新区一汽-大众华北基地下线,比原计划提早了3周。至此,一汽-大众天津分公司完成了大众、奥迪两大品牌五款车型的战略布局。
“我们在全国共有321家供应商,分布在20多个省市,其中天津的供应商有155家。汽车行业基本都是‘零库存’生产,配套企业复工,我们才能持续生产。”一汽-大众天津分公司生产管理部部长李成说。疫情以来,针对汽车产业上下游关联度强的特点,天津多部门联动,有效促进了供应商整体复工。“了解到我们的困难,政府部门派出专员直接上手,告诉我‘你提清单,我协调’,没想到真的在我们2月20日复工时,全部天津配套企业都复工生产了。”
机器开动,人员到位,车间忙碌……没有因疫情影响进度,反而刷新多项技术指标,今年以来,一汽—大众在津已有三款车型提前实现批量投产,平均缩短调试周期8周,一季度产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3.4%,全年产量预计同比增长20%。
“4月22日起,我们启动双班次生产,实现日产1200辆以上的产能,目前已具备年产30万辆的生产能力,根据市场需求将继续挑战更高产量目标。”李成说。
围绕畅通产业链,天津建立“132”工作机制,向企业派驻“一企三人两专员”帮扶工作组,全市2.1万多名干部下沉一线,有力有序助推各类市场主体复工复产复业。
一组数据,勾勒出天津企业复工复产的“画像”:截至目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到99.8%,复产率达到98.6%,综合排名全国第8位。至4月16日,全市中小微企业复工率92.05%,复产率90.78%,个体工商户复业率88.61%。
天津经济加速回暖: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降幅比2月份收窄8.7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增加值降幅收窄24.7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降幅收窄11.5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降幅收窄20.4个百分点;公路货物周转量降幅收窄28.7个百分点,水运货物周转量、集装箱吞吐量、快递业务量等速度均由负转正。
撬动消费杠杆 唤醒城市“烟火气”
城市活力离不开繁荣的市场,充分发挥消费的杠杆作用,才能更快搅动一池春水,撬动市场“复苏”。
“老板,来一份辣火锅面,能在店里吃吗?”日前,在河西区隆昌路一家餐馆,市民李先生问道。
“可以,先扫码,手也消个毒。”服务员麻利地摆放餐具,餐桌间距离被拉得很开。
随着商场、餐馆陆续恢复营业,城市重燃“烟火气”,不少市民开始逛街购物,或是坐在餐馆里大快朵颐。
在市场恢复期,为了释放疫情期间被抑制的消费潜力,政府部门以推广发放电子消费券等措施引导消费,形成现实购买力。
4月17日上午,紧盯着手机上的时间,10点整,市民贾女士立即点开大众点评APP页面,在经历几秒钟的卡顿、刷新后,成功抢到120元和平区政府发放的电子消费券。
小小消费券提振的不仅是销售数据,更是重塑城市的信心。疫情以来,随着宅经济、云经济兴起,直播带货、线上消费火爆,一季度我市限额以上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6.4%。同时,实体商业业态提升,夜间经济街区有序复工复市,运河新天地夜市提供150个免租金摊位,两批34家电商平台线上销售蔬菜生鲜实施无接触配送,建设自提站1200多个,销售额近6亿元。
如今,行走在津城,大街小巷车流汇成海洋,越来越多人走出家门工作、消费,城市经济脉动强劲有力。
“疫情以来,感受到天津这座城市的热情、包容与活力,感受到政府部门高效、优质、暖心的服务,尤其是对创新型企业的大力支持,更加坚定了我们扎根天津的决心和信心。”王海晖说,“落户天津不到一年,华北运营总部已成为111集团最重要的区域业务基地之一,我们将以更好的发展成果感谢、回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