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市蓟州区邦均镇,苗木花卉栽植能手李淑霞在介绍自己苗圃里培育的绣球(8月25日摄)。记者 张宇琪 摄

  中园四季苗木花卉交易市场中种植的石榴(8月25日摄)。记者 张宇琪 摄

  初秋,天津市蓟州区邦均镇的各大苗圃基地里花卉争艳,树木葱郁。55岁的李淑霞正在自己的苗圃里忙碌着,刚修剪完锦簇的无尽夏绣球,又要去养护新培育的石灰灯绣球。

  有着近20年种植经验的李淑霞是邦均镇有名的苗木花卉栽植能手,“花灌木、观赏草、宿根花卉……我这里的苗木花卉品种可不少,每年能卖出300多万株苗。”李淑霞开心地说。

  和李淑霞一样,邦均镇4000多名农户都在从事苗木花卉种植。2万多亩种植面积、400多个种植品种,邦均镇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成了华北有名的苗木花卉集散地,立足京津冀地区,辐射三北地区,面向全国,成了村民致富的“绿色银行”。

  说到当地苗木花卉的种植历史,可回溯至30多年前。这个位于蓟州盘山南麓的小镇地少人多,农民如何增收一直是个难题。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农户在自家庭院里自发种些苗木花卉,一年下来能收益两三千元,在当时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苗木花卉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户。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为加快产品流通,镇上兴建了占地1000余亩的中园四季苗木花卉交易市场。

  该交易市场位于邦均镇西南道村,这里有景观松柏、枫树、樱花树、银杏、石榴……苗木花卉种类丰富,不时还会看到一辆辆装卸苗木花卉的大卡车进进出出。

  “市场里的展位一直供不应求,在苗木交易高峰期,这里可热闹了。从几毛钱一株的小花卉,到几十万元一棵的造型树,都能在这儿找到。”西南道村党支部书记阎立鹏说。

  为帮助农户更好地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当地政府加强与天津农学院的合作,实施“科技联姻”,建立苗木花卉科研基地和试验基地,还利用村民学校、苗木协会等平台,对从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

  李淑霞回忆说,自己2000年初刚承包土地种植的时候,为了拓展新品种,在公园里看到新奇的花就把种子收集起来回来种植。

  “当时,我舍不得花钱买专业书籍,就拿个小本去书店里做摘抄,自己回来摸索种植的各种门道,有时候温度湿度没调节好,种植失败了也是常有的事儿。”李淑霞叹了口气说。

  现在不一样了,经常有专家来镇上讲授栽培技术、园林规划设计等知识,“有了专业技术,苗木花卉才能种得好、卖得好。”李淑霞说。

  作为种植大户,去年李淑霞还随镇政府一起去了邦均镇对口支援的甘肃省古浪县。“古浪县地处高原风沙地带、昼夜温差大,我们考察后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特点,试点引进抗寒耐旱的白皮松、油松、北美海棠等品种进行试验推广,效果很好。”李淑霞说。

  据邦均镇党委书记陈青国介绍,现在邦均镇苗木花卉年交易额达8亿多元,带动周边地区实现年交易额3亿多元。“苗木花卉产业在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也为京津冀地区增添了更多的绿色,这片沃土,是我们的‘绿色银行’,存进绿色,收获幸福。”陈青国说。

  进入秋季,又一波苗木花卉交易热潮即将到来,李淑霞又要欢欢喜喜地忙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