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天津人的后花园蓟州以最大热情迎接着纷至沓来的宾客。

  从3月26日开始,蓟州区文化和旅游局发布了景区和农家院有序恢复开放的消息,3月28日,盘山、黄崖关长城等5家景区率先开放,“五一”期间,全区所有景区和农家院基本能够正常开放。

  防疫不松懈,服务不降低,这个假期,蓟州农家院正展现着别样的精彩。

  西井峪:房间爆满 委婉“劝返”

  长假一到,“石头村”西井峪这个蓟州乃至天津市的文旅名村就热闹了起来。

  5月1日一大早,村支部委员周建就和其他人员一起,来到村口的执勤点。他们的任务,一是给进村度假的游客测温、登记,二是在村里游客到达一定数量时,协助开展限流和“劝返”工作。由于执勤人手不够,镇上派来了两组人马予以支援。

  当然,所谓“劝返”,并不是真的让游客回家,毕竟大家乘兴而来,怎能让人扫兴而归。“就是让大家先去别的景区转转,或者在村口停车等待区稍事休息,等村里人少一些再过来。”周建表示。

  和班子成员一样忙碌的,是村里农家乐和民宿的经营者。农家院善德居山庄拥有20间客房,从四月中旬开始,老板周连如就一天比一天忙。“五一”来临,家里的20间客房全部住满,“房间都不够住了……”

  四月初,蓟州区各有关部门的指导组就到西井峪村,挨家挨户指导督促复工复产工作。除了日常的监管内容,他们还为经营者宣讲防疫事项,指导经营户开展好“津门战疫”扫码和登记联网工作。每天给房间开窗通风,消毒杀菌……周连如也对五一小长假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出于对客人身体健康和防疫工作的考虑,周连如主要接收网上预定的游客和回头客,一些比较远的、外地的游客,他就给予婉拒。由于疫情,很多天津市民放弃了到外地长途旅游的计划,转而在近郊休闲放松,周连如的农家院,生意比往年“五一”还要好。“没想到比往年人还多,一间空房都没有了,基本上全都是咱们天津本市的客人。大伙儿也不愿到外地旅游了,就想着就近玩玩转转。”老周告诉记者。

  标准间,家庭房,一日三餐农家饭,绿色,天然,还有自助烧烤供客人一试身手。和客人有关的所有食材,不论量大量小,周连如都要亲自去选购,谁家的东西好,客人喜欢什么口味或口感,他都了然于胸。“饮食方面,别说有政府监管了,即便没有,咱也必须做到干净卫生。”老周说。

  下营镇常州村:打起12分精神迎客

  受疫情影响,不适于长途旅行,城区市民来到了蓟州乡村,摸鱼摸虾、炖鸡烧鹅、采野菜、摘水果,尽情感受田园风光,玩得不亦乐乎。

  5月2号上午,市民古先生早早地就带着家人来到了蓟州区下营镇一家农家院,一条小溪从村子里穿过,这就让古先生的女儿足足玩了半个多小时,虽然捞了半天一条鱼也没捞到,但是小朋友仍玩得兴致勃勃。

  在古先生住的这个村庄,人们戴着口罩或蹲坐或漫步,或带小孩或带老人的游客,尽情享受温暖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和美丽的景致。“考虑到疫情,这个五一小长假,一家人决定不出天津,就在周边郊区农家玩一玩,人不是很挤,环境也好。”古先生说。

  为迎接五一小长假,蓟州区下营镇农家院经营户老王早早地就从隔壁村请了五六名临时工,帮忙洗菜、招待客人。老王的农家院经营了十几年了,他的饭菜是周边知名的美食。每年四五月份,小小农家院总会顾客盈门。

  “今年情况特殊,一开始,我对这个五一小长假吃不准。往年四月份的时候,每天能有一二十桌客人。今年四月份时候一整天下来也没两三桌。”老王一边布置着“隔离椅”,一边跟记者聊天,因为吃不准假期的行情,老王之前主动降低了民宿房间的价格,没想到一下子就被预订完了,客人主要以城区的为主。

  疫情期间,老王家的农家院的迎客方式自与往年不同。不等顾客走进小院,隔着老远就能看到大门上贴着二维码,地上划了黄色“一米线”,避免扫码、测温时人员聚集。大厅里总共3张大圆桌,每隔椅子摆放的间距过一米。原本走粗犷风的农家院如今也讲究起来,每道菜端上桌时,总要配一双公筷。

  “我们已经打起12分精神迎接小长假,细之又细、严之又严的流程,为的是万无一失。”下营镇常州村党支部书记王宝义表示,他们对单日客流限制在3000人以下,确保游客不扎堆。在村口设立卡口,对进入的车辆和人员进行消毒、测温、登记。按照相关部门要求,全村农家院都设立了消毒间、布草间、凉菜间,实施明厨亮灶。卫生间、浴室等每天消毒并通风。

  高家大院:客流回来了

  和其他农家院一样,位于下营镇的高家大院,依山傍水,往年周末客满是常态,但疫情一度让这里一反常态。五一假期会怎么样?答案已经出来。

  5月2日上午,高家大院的老板高志全坐在院子里,看着在自家农家院院子里活动的客人们,不断感叹“‘五一’期间客流回来了,这是疫情以来客人最多的一天。”    

  高家大院由两栋不高的中式楼房组成,可以容纳约100名客人。因受疫情影响,4月1日高家大院复工后,最多一天也只来了20余名客人。

  5月1日,客流开始回升,来了50余人,5月2日,高家大院客满了。

  为了预防疫情期间可能出现的隐患,高志全让员工们为每位到达的客人测体温、登记,并要求客人出示健康码绿码、扫“津门战疫”,并提醒客人们随时戴好口罩。“这些步骤都是政府部门要求的,我们全力执行,客人们也很配合。”

  2日,来这里的客人多为青年人。高志全向记者解释:“年长的人时间比较宽裕,这些年龄段的客人,和我预约的‘五一’过后来这边,想避开人流高峰。”中午,餐厅每个圆桌间的距离,以及座椅间的距离,与疫情前相比都加大了。备餐的厨房区域装了消毒灯与空调,“这些是复工前装好的,政府部门要求的,检查合格才达到复工标准。”

  客房、走廊的消毒工作也是细致的,一天两次消毒,客人退房后床单全部换新。

  “现在就是娱乐设施不能用。”高志全严格执行政府部门的要求,原本高家大院里设有共享的KTV设施,现在停用了。但是,客人们可以在户外打打乒乓球,转一转好山好水,挖挖野菜,静下来的时光也别有一番情致。

  如今,高家大院周边八成的农家院都迎客了,五一期间生意都不错。“有两成的农家院由于比较小,没办法按照政府部门的要求进行设备升级改造,所以一直没有复工。”站在高家大院的三层露台上,高志全手指向其它的那些农家院,“相信随着五一客流的上升,符合复工标准农家院的经营情况,至此也逐步回暖啦。”

  团山子村:经历过疫情 要提供更好的服务

  5月2日,傍晚的阳光徐徐落下,微风阵阵,蓟州区下营镇团山子农家院山村驿站的院子里,游客围坐在银杏树下喝茶聊天,享受惬意的时光。

  山村驿站有17间客房,被布置成简中式的风格,餐厅里用老砖装饰墙壁,苇子帘做成吊顶,独特的月亮门、墙壁上的老房契、带着岁月感的老秤、柴油灯作为装饰物,从山上找来的天然物料做成的工艺品……

  山村驿站的每一处细节都是老板娘刘小艳的心血,2014年11月,刘小艳的山村驿站开始动工,从装修到装饰,她都亲力亲为,倾注了全部的心血。

  2015年6月,山村驿站营业。“从开业到现在,生意都很好,我有很多摄影爱好者朋友,这里是他们的摄影基地。”

  今年春节,疫情来了,冬天是蓟州区旅游的淡季,疫情的到来没有给农家院带来太大的损失,“大队很好,为村民代买生活用品和食品,我们的生活没有受到影响。”刘小艳随时关注着疫情,也在为疫情后的开业随时做准备。

  3月初,农家院可以筹备开业的消息传来了,做卫生、准备相应的设施及防疫措施,刘小艳开始忙碌起来。

  “我们村有一个群,所有的要求和通知都会发到群里,所有的农家院都根据要求在做准备。”刘小艳说,相关部门的要求很严格,卫生条件、消毒措施、厨房改造都要根据要求严格落实。“比如以前只有一个厨房,现在要求设立‘凉菜间’,要有独立空调、医用紫外线消毒灯、感应式或脚踏式消手池、带盖垃圾桶、专用刀具案板,台式冷藏柜专门放成品、立式冷藏柜放初加工原料……”

  农家院在按照规定准备的同时,相关部门也随时前来抽查。

  3月30日,山村驿站接到了《恢复正常营业通知》书。得到了开业许可,刘小艳在朋友圈里发出了开业的消息。

  “刚开始来的都是朋友,一般的游客不敢接待,接待的游客量为30%左右。”刘小艳说,最初没敢接陌生游客,她想通过接待朋友的过程中熟悉疫情防控期间的接待流程,为“五一”假期做准备。

  根据要求,来到山区驿站的游客都要出示健康码、佩戴口罩,每天驿站会为游客进行两次测温,农家院要减少桌椅摆放,餐桌实际使用数量不超过平时的50%,餐桌间距不小于1米……

  对于农家院的工作人员,刘小艳也进行了严格把关,“我们有3个服务人员,都是本村和邻村的农民,疫情期间她们没出过门,给她们进行了体温检测,了解了他们的动态才允许他们上岗。”

  为了给游客最好的体验,刘小艳在菜品上也下足了功夫,“我们花了很长时间准备菜单,提供了蓟州区最特色的农家饭,现在梨花开了,我还为客人们做了炸梨花、梨花茶。”刘小艳本就喜欢厨艺,开了农家院后,更是把研究菜品当成了重要的工作内容。

  为了给客人张先生祝贺生日,刘小艳特意做了一道很著名、又很考验功力费时的“宝塔扣肉”,“这道菜张先生曾经吃过,听说他想吃,我就亲手为他做了。”林女士经常来到山村驿站,五一假期,她带着女儿再次来到驿站,刘小艳特意为她留下了她最喜欢的那个有火炕的房间……

  虽然很疲惫,但看到客人们能在驿站享受轻松的假日,刘小艳觉得很幸福。“经历过疫情,大家都有些压抑,能在这里放松一下,我们就要提供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