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立了全覆盖的组织领导体系,制定了进一步加强双拥工作的意见,对双拥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细化和完善。各街镇社区建立了退伍军人服务联络点,率先成立437个关爱退役军人协会“两会两站”,确保涉军服务保障延伸到“最后一公里”。
◎ 将部队建设纳入全区工作当中。新区先后投入资金3亿多元为部队办实事、解难题。持续开展送温暖、送母爱、送文化、送法律、送医疗进军营等主题活动;成立法律拥军办公室和法制教育培训基地,协调处理涉军维权事件。
◎ 驻区部队官兵积极支持新区经济建设发展。出台《关于驻区部队参与滨海新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积极投身创“卫生城市”、创“文明城区”活动,参加新区“万人环境大清整”、弯腰行动、文明劝导志愿服务等。为定点帮扶的贫困村投入480万元进行打井修路、敷设地下输水管道、改善村居环境。
时报讯(记者 张姝)连日来,滨海新区社会各界庆祝“八一”的活动将滨海新区的双拥氛围再一次推向了高潮。区委、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区政协领导分别带队慰问驻区部队,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体现出新区对部队建设的重视和支持。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区关爱退役军人协会和各街道社区组织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军民联欢、听老兵讲故事、走进军营、爱国主义教育等共建活动,为百姓和部队官兵之间架起了直通车、连心桥。
双拥工作是滨海新区一直传承发扬的优良传统,当前新区正在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这不仅是军地双方共同努力的目标,也是军民之间深厚友情的体现。一直以来,滨海新区重视国防和军队建设,坚持将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军地建立健全组织保障网,共建力度进一步加强;丰富拓展活动载体,军民关系更加牢固密切;发挥新区产业优势,双拥工作实现创新发展。
区委区政府和驻区部队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不断夯实基础、筑牢底线。多年来,新区已经建立了全覆盖的组织领导体系,2017年区委还制定了进一步加强双拥工作的意见,对双拥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细化和完善,成为各项工作的导引。2017年全区各街镇社区建立退伍军人服务联络点;2018年7月成立退役军人事务局筹备组、9月全区454个退役军人服务站成立、10月率先成立437个关爱退役军人协会“两会两站”;吸纳30多家民营企业成立“民营企业拥军协会”,确保涉军服务保障延伸到全区“最后一公里”。在落实现役军人优待政策、重点优抚对象和军队离退休老干部优抚政策的基础上,始终将官兵关心关注的就业安置、家属随军、子女入学入托和权益保障作为工作重点。深入贯彻《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四年共为各类优抚对象发放各类优抚资金2.5亿元。大幅度提高义务兵家庭优待金等。
滨海新区始终将部队建设纳入全区工作当中。四年来,新区先后投入资金3亿多元为部队办实事、解难题。同时,社会各界拥军氛围日益浓厚,持续开展送温暖、送母爱、送文化、送法律、送医疗进军营等主题活动;成立法律拥军办公室和法制教育培训基地,协调处理涉军维权事件。从驻区部队、军工企业、军地院校中集中选拔一批热爱国防教育事业、军事理论功底深厚、宣讲能力综合全面的讲师力量,组建滨海国防讲师团。驻区部队官兵也大力弘扬拥政爱民光荣传统,积极支持新区经济建设发展。出台《关于驻区部队参与滨海新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组织动员驻区部队开展“六互”活动;积极投身创“卫生城市”、创“文明城区”活动,参加新区“万人环境大清整”、弯腰行动、文明劝导志愿服务等。区军事部四年来为定点帮扶的贫困村投入480万元进行打井修路、敷设地下输水管道、改善村居环境,解决了百姓的燃眉之急。
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滨海新区,产业优势是军地共建开展双拥工作的一大特点,多年来,新区发挥军工企业“引擎”辐射作用,高精尖产品融合应用明显。在大力推进先进军工技术落户滨海新区,推动优秀民营技术进入军事领域的同时,积极推动研发产品落地应用。利用北斗民用短消息系统推动物联网项目应用;“一飞智控”无人机协同、侦查、打击、运输等集群作战优势即将应用于滨海新区民兵应急分队;“深之蓝”水下机器人已经在北极考察、海下情报侦查、水下大坝检查和海底救援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在消防机器人、排爆机器人和全地形巡查机器人等方面推广应用,有效推动了科技产业的提升。“飞腾”系列国产通用高性能CPU的研发和推广、银河麒麟操作系统及银河麒麟云、银河麒麟大数据平台系统等衍生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全面提升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的性能,为关键核心技术国产化提供了有力支撑。深入推进与军事科学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实施,促进工业互联网、云制造、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智能科技产业等全面发展。
下一步,滨海新区将以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为契机,继续完善双拥工作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拓展双拥工作新路径,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军政军民团结,不断开创双拥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