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医生,急诊室的病人发生抽搐……”6月14日,津云新闻记者跟随天津滨海新区践行“四力”扶贫报道西部行采访团来到黄南州人民医院时,采访被一次次的急诊打断。眼前这样的场景,在天津援青医疗队医生眼中,不过是最平常的一天。
黄南州人民医院是该州唯一一家三级医院(三级乙等),承担着全州30万百姓的疾病救治和预防保健工作。黄南州90%的地区都属于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带,气候恶劣,环境艰苦,这里常见病易发,且高原病居多,加之医疗成本高、服务半径大等,因病致贫返贫一直是当地脱贫攻坚的硬骨头。
现如今在这里,借助天津援助技术力量和技术团队,黄南州人民医院已经相继开展了28项新技术、新业务,填补了黄南州卫生医疗技术的多项空白,当地群众不仅不用走出黄南州就能有效诊疗,分级诊疗也减轻了群众就医经济负担和生活负担。
2018年,来自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的主治医师胡圣带领黄南州人民医院急诊科医务人员,开展了黄南州历史上首例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技术、超声下心包积液穿刺技术,使该院心脏诊疗技术水平又上升到一个新台阶。
“急性心肌梗死是急危重疾病,开展冠脉造影技术后,死亡率可以从只能溶栓治疗的8%至10%降低到5%。”胡圣说,从没有经验到能够比较熟练地操作这项技术,至少需要一两年的时间。在马不停蹄地开展带教培训的同时,也在帮助该院筹划建立单独的心内科病房。待当地医生将冠脉造影技术掌握熟练了,再开展冠脉介入治疗。
胡圣谈起医疗技术滔滔不绝,说到在这里的生活却显得有些不擅言谈。可当记者问到,“想家了吗?”这时候的他,眼泪一下子就落了下来。也许是见到来自家乡天津的采访团队,也须许久没有见到家人,刚刚在急诊室里表情冷静的他,此时情绪有些激动。
医疗水平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医生技术,还有一整套先进的医院管理体制。黄南州人民医院院长、天津市大港医院副院长邓为民告诉记者:“我的主要任务就是将天津的医疗机构管理、运营经验向黄南州人民医院移植嫁接,帮助其加强精细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工作标准、规范执业行为、优化医疗流程、增强业务能力。医疗队刚到不久,就帮助该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管理流程,如每周院长查房制度,每月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监督改进。”
“专家在一出戏,专家走一盘沙”,为了杜绝这样的现象,在医疗技术的传帮带方面,天津援青医疗队采取“一医生带一徒弟、一人才帮一科室”的方法,制定岗位带培、科室帮建工作计划,通过带教查房、手术指导、病例会诊、创办学术沙龙、开展学术交流,真正把经验、技术留下来,造福当地患者。
在ICU重症监护室,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分院医生王峰正带着徒弟东措吉进行日常病人巡检。每当遇到一些新的病例或是操作方法,王峰都会细心地讲给东措吉。
东措吉说:“这一年多向王老师学习很多,逐步掌握了危重病人的急诊知识和抢救方法,比如股静脉、锁骨下静脉血管穿刺、呼吸机的使用等,以前这些技术在我们这边很少见的。由于我们这边当地的医生基础比较弱,王老师都是从基础,手把手交给我们。特别是危重病人的抢救,不仅让我学习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提高了病人抢救水平,挽救了很多重症病人的生命。”
王峰说:“刚刚来的时候,ICU病床的利用率还不到30%,随着这里医疗条件和医生治疗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重症患者会选择在这里诊治,现如今已经趋于饱和。”就在采访结束时,王峰告诉了大家一个消息,那就是计划申请延期回津,ICU病房还有很多让他放心不下的病人和学生,他决定继续在这里完成他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