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天津市滨海新区高质量推进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滨海帮扶”模式正逐渐成熟。
为全面梳理报道滨海新区在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方面的成果、做法、经验,深入了解对口帮扶地区的实际变化,切身感受对口帮扶给当地百姓带来的实惠,由人民网天津频道、新华网天津频道、海河传媒中心天津津云新媒体集团、天津滨海新区融媒体中心联合主办的“践行‘四力’扶贫报道西部行”大型采访活动近日启动,采访组赴滨海新区对口扶贫、支援的青海、甘肃进行实地采访,全方位展示滨海新区在两地的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案例。
6月14日一早,伴随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践行“四力”扶贫报道西部行采访组来到黄南州人民医院,天津市滨海新区援青医疗团队的七名医生正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采访组抓紧利用他们的工作间隙,对胡圣和王峰两位医生进行了采访。
岗位上忙碌的滨海医生。贾磊/摄
关键时刻来了滨海医生
“2018年3月我来到黄南州人民医院,那时儿子刚满八个月。如今儿子已经快两岁,见到我的时候非常陌生,会躲着我。”滨海新区第三批援青医疗队心内科副主任胡圣声音哽咽,泪水浸湿了眼角说,尽管没有陪伴儿子成长,但让他欣慰的是,他和整个医疗团队给当地患者带来了健康的福音,患者再也不用跑到省会城市就医了。
经上肢的桡动脉介入治疗是冠状动脉诊断及治疗的一种方式,此项技术在内地已经非常成熟常见,但由于黄南藏族自治州当地医疗基础薄弱,对口专业医疗人员及相关设施资源的严重缺乏,同时因黄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高原地区,缺氧环境和饮食习惯,使冠心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2017年,黄南州人民医院采购了相关的设备,然而,面对先进的设备,没有一位有相关经验的医生,医院再次陷入难题。
“当时黄南州人民医院需要一名会做冠脉介入手术的医生,我会,就来了。”在得知黄南州由于没有技术支持,导致黄南藏族自治州患者根本无法在当地进行诊断治疗,只能转院去西宁,很多病人因此错过最佳治疗时间而导致不可挽回的结果时,胡圣当即决定报名,成为了第三批援青专业技术人才入驻青海省黄南州。同年6月,胡圣成功对一名63岁的患者进行首例上肢桡动脉冠脉造影术。该手术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尚属首例,开创了当地此类技术的先河,也填补了医疗空白。
锦旗背后的故事
在黄南州人民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墙上的两面锦旗尤为引人注目。据滨海新区第三批援青医疗队重症监护室副主任王峰讲,这两面锦旗是患者送来的。而这两面锦旗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
王峰说,他刚来到黄南州人民医院时,面对最大的困扰不是技术难题,也不是高原反应,而是患者的不信任。在他来之前,黄南州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床位利用率仅有30%,面对疾病,很多患者都会选择前往西宁救治。“信任是需要一点一点积累的,其实我们得到信任很简单,无非是医治好患者的病症。”王峰说,他来到黄南州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后,在开展了几例成功的溶栓治疗后,患者的信任度不断增长。
“这面写有‘医德高尚,医技精湛’的锦旗是2018年8月卓玛及家属送的。”王峰说,“当时患者肢体偏瘫非常严重,左侧肢体功能1至2级。但是她恰巧在治疗的最佳时间内来的,在我们给她做溶栓后的第二天,她肢体功能缺失就明显缓解,待出院时,左侧肢体功能达到4级水平,恢复的特别好。”该患者出院后,患者的家属为他献上了这面锦旗和哈达,一直用力地握着他的手表达感激之情。
而另一面锦旗是一名肺栓塞病人送来的,患者入院时呼吸急促,口唇紫干,因为没有医疗知识,面对老人的呼吸困难,家属惊慌失措,担心老人随时面临死亡的风险。收治病人后,王峰主任判断患者是肺栓塞,于是与援青外科候雨生主任共同配合下,给患者做了溶栓治疗,三天后,患者呼吸困难症状逐渐消失。“当时家属认为我们把老人从死亡线上来回拉,非常感激我们,于是就送来了一面锦旗。”王峰说。
事实上,如此精彩的故事和经历在援青的每位医生身上都有,他们温暖了很多人。医疗团队在院长邓为民的带领下,胡圣、王峰、侯雨生、杨云、周钧、刘圣源六位医生在各自的岗位上不断有新突破、新探索,得到了当地百姓的认可和好评。不仅如此,在他们的指导下,医院在业务和管理水平上均有显著提升,取得明显业绩,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肯定。
一年来,在医院管理上,建立了院长查房制度和每月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会议制度。在医疗业务方面,医疗队补齐基本医疗的漏洞,把最基本的常见病多发病作为重点,不让百姓因为小病四处奔波;医疗团队认真负责医疗工作,坚持业务学习不放松,加强对全院医务人员培训;在安全的前提下,助力医院发展,为当地患者排忧解难。援青医疗团队开展20项新技术,诊治患者4000余人次,开展各类手术数500余例,抢救危重患者50余例。在人才培养方面,为避免“专家在一出戏,专家走一盘沙”的情况发生,医疗队开展“师带徒”活动,七位医疗队专家在科内带至少一名徒弟,每个季度在院内开展一次“师带徒”专题活动。
因为担当,所以坚守。援藏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