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新气象,开启新征程。滨海新区正以奋勇争先的姿态,抢抓发展机遇,奏响提气鼓劲、破浪勇进的“新春序曲”。

  精心谋划产业布局,加快推进项目建设,释放优化营商环境的积极信号……滨海新区努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构建一流体制机制、集聚一流配套要素、营造一流政策环境,全面落实天津市“双城”发展战略,凝心聚力,展现新作为,力夺首季“开门红”,高水平建设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滨城”。

  一汽丰田新能源汽车等加紧建设

  生态城谋划实施606个重点项目

  今年,中新天津生态城谋划实施606个重点建设项目,聚焦新能源、海绵城市、基础设施智慧管理系统等,创建人居环境示范样板,打造国际合作的生态之城、智慧之城和幸福之城。

  新的一年,生态城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完善主导产业体系,坚守绿色产业发展方向,推动项目导入方式由“政策吸引”向“生态吸附”转变、产业发展模式由“要素驱动”向“技术驱动”跃升,构筑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产业生态。

  这几天,生态城一汽丰田新能源汽车项目正加紧进行各生产线设备联合调试,以及人员培训等前期准备工作。记者了解到,该项目规划产能20万辆,规划投产车型包括基于丰田最新EV平台的中级SUV车型、MPV车型等。项目建成后,计划员工总数达2500人,预计年营业收入500亿元,同时可带动上下游产业聚集。目前,项目一期工艺车间厂房已全部建成,预计今年6月,首款新车将投产下线。

  “一汽丰田新能源汽车项目去年吸引了10家配套项目落户,生态城抓住智能制造新机遇,聚焦发展智能科技产业。”生态城有关负责人介绍,按照规划,生态城将推广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建设智慧能源小镇,完善全域海绵城市管理体系;搭建路桥、照明、管网等基础设施智慧管理系统,总结“无废城市”成果,提供能复制、可实施的“生态城方案”。

  作为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生态城还将制定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运营规范,挂牌运营大数据研究院、数字安全研究院,推出教育、医疗、停车等一批智慧场景,逐步将智慧小区建设成果延伸到社区、片区和全域;同时建立智慧城市指标评价模型,拓展CIM(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应用场景,形成全域智慧城市标杆。

  Z2线一期工程全线土建工程开工

  轨道交通“三线并驱”加紧施工

  构建“津城”“滨城”双城格局,轨道交通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滨海新区的骨干网络,轨道交通B1线(滨铁1号线)、轨道交通Z4线(滨铁2号线)、轨道交通Z2线(滨铁3号线)总长度126公里,目前,这三条线路已全部开工,掀起虎年建设的新高潮。

  轨道交通Z2线一期工程是连接滨海国际机场和北塘的重点轨道交通项目,与地铁2号线、轨道交通B1线、轨道交通Z4线换乘,与滨海国际机场、滨海西站接驳。该项目线路长度约39.16公里,全线设14座车站。记者了解到,今年,全线土建工程开工,预计2024年实现洞通、轨通、电通,2025年6月试运营。

  在位于于家堡金融区的轨道交通B1线金临道站施工现场,建设者们埋头忙碌着,抢工期、抓进度。该站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友谊道站至金临道站区间结构长度约236.1米,车站及区间均为地下2层结构。截至目前,项目整体施工进展顺利,金临道站累计施工完成50%,友谊道站至金临道站区间完成30%。据介绍,轨道交通B1线自黄港欣嘉园至中部新城,全长约31.5公里、设站22座。

  轨道交通Z4线自汉沽汉蔡路至中部新城,全长43.7公里、设站24座,已开工建设车站13座,高架段(8个车站、8个区间)和地下段(5个车站、1个区间)正在加速施工。

  这三条线路建成后,将与既有地铁9号线(津滨轻轨)形成滨海新区“两横两纵”轨道骨架线网,有效串联滨海新区各重点发展区域和滨海国际机场、滨海站、滨海西站等重大交通枢纽,打造“轨道上的滨城”,融入“轨道上的京津冀”。

  新年“开门红”

  滨海新区实有市场主体316360户

  新年首月,虽然受疫情影响,但滨海新区市场主体不降反增,新增市场主体占全市比例超2021年整体水平。截至1月底,全区(含自贸区)实有市场主体316360户,同比增长11.15%。

  为减少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优化提升区域营商环境,滨海新区市场监管局推出疫情防控期间便民服务30条措施,开辟政务绿色通道、提供24小时不间断实时线上答疑、对有关医疗物资生产企业所需产品即申即批、开通短信点对点服务……打造对外服务示范窗口。

  记者了解到,一般企业登记与食品及特殊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计量器具、特种设备许可、工业产品许可等各项行政审批全面实行“网上办、不见面”“保安全、能办事”,调整行政许可材料流转途径,采取邮寄的方式接收行政许可申请材料、发放证照;紧急事项预约办理,对于紧急类且确需现场办理的事项,申请人可拨打咨询电话预约办理时间;此外,整体缩短各类企业申报CCC认证免办证明的办理时间,将原来的5个工作日缩短为24小时,协助企业快速通关,并推行标准计量支撑服务,帮企业做好疫情防控相关标准查询和商品条码申请的办理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