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初春,一场始料未及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全球经济陷入风雨飘摇。

  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天津科学统筹、积极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坚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在危机中创造机遇、在困境中寻找出路,以逆周期的斗志,夺取“双战双赢”。

  21日,天津经济“半年报”出炉。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企稳回升,工业生产持续好转、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加快、新动能引育扎实推进……一系列数据勾勒出经济回稳向好的整体态势,释放出积极变化的提振信号。

  看经济运行──恢复性增长跑出“加速度”

  疫情突至,城市停摆,一系列现实问题和潜在影响扑面而来。难,是普遍感受;迎难,是共同选择;克难,是精彩答卷。

  上半年,天津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下降3.9%,降幅比一季度收窄5.6个百分点,大于全国收窄幅度0.4个百分点。降幅收窄的背后,是一座1500多万人口超大城市面对疫情的临危不乱、收放有序,是经济运行恢复性增长跑出的“加速度”。

  7月的南港工业区,海风习习。

  从高空俯瞰,蔚蓝色的渤海一望无际,岸边4个直径近90米的大型储罐已经完成桩基浇注,正在安装黑色的隔震橡胶垫。

  “复工以来我们加紧项目建设,到6月底已经把疫情耽误的工期全部抢回来了。”北燃天津南港LNG应急储备项目外协部经理赵光辉告诉记者。

  总投资201.3亿元的北燃天津南港LNG应急储备项目是国家重点输气工程,横跨京津冀三地,建成后每年可提供清洁天然气45亿立方米,将有效缓解华北地区冬季供气紧张状况。

  “目前,我们有500多人进场施工,储罐建设正加紧推进,外输管线已完成招投标,接收场站和码头也将在下半年开工,全年计划完成投资50亿元,确保实现进度目标。”赵光辉说。

  越是经济承压,越考验科学调度指挥。天津一方面坚持严防严控,在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的基础上,为经济恢复抢得先机;另一方面,聚焦“六稳”“六保”,分级分类分批推进复工复产复市,千方百计稳住市场主体,为经济全面复苏积蓄力量。

  扩大有效投资是“六稳”“六保”的重要抓手。受疫情影响,年初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下降,随着复工复产和一系列稳投资政策落地,短期下滑局面迅速扭转。

  “6月当月,全市完成投资增长11.7%,比5月份加快8.8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实现增长。”市发展改革委投资处处长高怀英用一组数据描述这种转变。

  要想守住经济增长底线,必须用好投资这一稳定经济的快变量,坚决稳住重点项目基本盘。

  “我们提出了一组滚动指标,谋划项目的数量是储备项目的3倍,储备项目的数量是在建项目的2倍以上,储备项目的30%转化为在建项目,在建项目的20%建成达效,这样就能确保投资持续稳定滚动发展。”高怀英说。

  与此同时,我市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多方面筹措各类项目建设资金达到千亿元规模。今年上半年,全市在建项目数量明显增多,施工项目达到2306个,比去年同期增长6.1%。

  看经济韧性──发展质量持续提升

  读懂了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与行动,就找到了天津直面挑战、科学应变的密码。

  疫情来袭,经济韧性如何?细微之处最能感知──

  800万元贷款额度,2天完成审批,510万元当即到账。“这笔贷款好比一场‘及时雨’,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浇灌下来。现在,我不仅不用再为钱发愁,还计划着把公司业务做得更大些。”从事农产品销售的兄弟嘉润农产品销售公司经理贾明明解决了心头烦扰,有了新的期待。

  跨境贸易企业圣达客(天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落户到东疆保税港区已经快两年,在疫情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意。随着海外疫情愈演愈烈,进口贸易、转口业务和跨境电商物流等陷入困境,企业经营形势十分严峻。

  在疫情影响最大的几个月,接到东疆管委会工作人员的电话,成了公司总经理宋文冰最期待的事。“疫情初期,我一直在家‘云办公’,管委会工作人员多次主动电话问询、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困难,还通过短信、电子邮件等随时发来最新惠企政策,这对我们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政策暖风对冲市场寒意,“真金白银”的支持和贴身“保姆式”服务,让企业即刻产生“获得感”。“现在公司经营已经顺利企稳并实现拓展,6月份我们把在北京、深圳和香港部分高管、员工的工作关系迁到东疆,今后扎根天津,做大做强。”

  评判经济韧性,除了企业的感受,还有结构的优化。迈向高质量发展,经济体量在增大,体格也在变壮。

  上半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25.3%,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15.5%,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服务业中,高技术服务业和战略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速度好于全市规上服务业平均水平。

  数字背后是发展质量的持续提升。高技术产业增长速度加快,显示天津正向价值链高端加速迈进。

  经历疫情的顶格“压力测试”,还有更多经济指标形成了明显的回升曲线──

  工业生产持续好转。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0.3个百分点。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同比加快3.5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增长。

  装备制造业8个行业全面增长。上半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35.9%,快于全市1.6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增加值增长18.5%,快于全市12.9个百分点。

  交通运输业主要指标向好。铁路货物周转量、港口货物吞吐量分别增长10.5%和1.5%;公路货物周转量、集装箱吞吐量由降转增,分别增长1.3%和2.9%。

  商品房销售稳步回升。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6月份新增164.99万平方米,创去年7月以来月度销售面积最好水平。

  ……

  一系列回暖,体现了积极向好的最新态势,展现出“春风吹又生”的经济活力与抗压韧性,市场信心迅速恢复、增强。

  看发展预期──接链促需护企带来新活力

  危中有机,危中寻机。在风雨考验中,天津精心接链、促需、护企,加快孕育经济新动能,迎来转型升级“新契机”。

  走进力神电池的锂离子电池智能工厂,一块块方形锂离子动力电池在生产线上飞快流转。通过打造智能工厂,力神电池逐步形成了年产3亿安时方形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线,成功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智能工厂实现了精益化生产管理、企业交互管控,能够快速响应用户需求,令生产效率提高20%,总体运营成本降低20%。”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我市围绕加快新动能引育,加强产业“接链”,开展“串链补链强链”行动,网络安全、生物医药、动力电池等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在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上,“云”签约项目148个,总投资920亿元。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5G、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动能、新基建项目投资额占比达到88%。

  千方百计“促需”,挖潜消费市场,放大政策效应,促进线上线下融合。上半年,我市推出发展夜间经济十大工程,制定实施促进汽车消费11条措施等,拉动城市消费,提振市场信心。

  倾心倾力“护企”,加快生产秩序恢复。上半年,我市连续出台“惠企21条”“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7条”等举措,助企渡过难关。坚决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持续减轻企业负担。向企业派驻“一组两员”,坚持“一企一策”,聚焦上下游产业链,打好复工复产“组合拳”。

  疫情还加剧了行业洗牌和新经济孕育。智能诊疗辅助分析帮助医生快速诊断,大数据助力科学管控确保人员流动安全, 线下经济转型线上带火“云经济”……一批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在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释放出新的增长动能。

  近两个月,许多企业经营状况和现金流出现积极变化。有的拿下新订单,产能恢复,收入企稳;有的找到替代市场,开发新品,打开销路;有的抢占“云”风口,直播带货,利润倍增……高质量发展的新活力、新气象正在不断涌现。

  无惧风雨,砥砺前行。天津大踏步走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信心更强,底气更足,步履更坚定,前景更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