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庄村是蓟州区北部山区罗庄子镇的一个大村,村子四面环山,有三百多户人家,几十年来村民们主要依靠山林果树为生,当地的旅游业并不发达,零星的两三家农家乐门可罗雀。直到去年,村北新开了一家朴野民宿……自此,杨庄村这个之前鲜为人知的村庄,每天都会迎来络绎不绝的外地游客。

  “怎么他们家天天有客人?”村里的乡亲们看着眼热,却百思不得其解。其中的奥秘只有张红伟知道。

  荒山变绿洲

  三十五年前的1985年,张红伟在这个村庄出生,她是家中的第二个女孩,姐姐大她六岁。同一年,村里实行土地制度改革,张红伟的爷爷抓阄承包到了村东头山上的一块荒地。

  “那时候全都是荒山,就几棵破柿子树、破梨树,山上也没法走,没有道儿,连手推车都上不去”,张红伟的父亲张学东回忆说。

  从左至右依次为:张红伟、张红伟的爷爷、张红伟的父亲▲

  俗话说“靠山吃山”,为了养活一家老小,张红伟的爷爷、父亲和叔叔,两代人“背树上山”,开荒、平地、挖坑、种树。张红伟回忆说,小时候,父亲对自己和姐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谁要不好好上学,就去拿叉子镐。叉子镐是开荒时用来刨荆棘的农具。

  “真是一镐一镐地刨”,张学东手上厚厚的老茧就是那时候磨出来的。他今年71岁,皮肤黝黑,脸上的皱纹如山间的沟壑纵横交错,让人不禁联想到罗中立的油画《父亲》。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代人、三十多年的辛苦劳作,曾经只有几棵树的荒山已经发展为如今的60亩山林,种满了大片的核桃树、梨树,还有杏树、桃树、山楂树、栗子树、枣树等。山上除了山间小路,几乎看不见裸露的土地,行走在其间,总能听到阵阵鸟鸣,山间空气清新,仿若天然氧吧。

  张红伟家的山林▲

  靠着这60亩山林,张学东供两个女儿念完了书。但是最近几年,农产品价格下跌,张学东一年到头辛辛苦苦,收入只有四万左右。有的农民干脆把林子撂下,进城打工去了,好好的果林就这样荒芜了。

  张学东舍不得这片山林,三十多年,他的人生成天围着这些树转,剪枝、打药、描肥、套袋、疏果,山上常常只有他一个人,但他从不觉得寂寞。71岁的他依旧每天开着自己的老伙计——一辆三蹦子上山,一年四季没有闲着的时候,累了,他就放下手里的活儿,点上一袋旱烟。

  张学东在山上▲

  要做就做“新农人”

  张学东的大女儿现在镇上的小学教书,小女儿张红伟研究生毕业后,先是在全球最大的咨询设计公司,做了四年旅游策划师,后又在蓟州区渔阳镇西井峪村的一家精品民宿做了三年多的运营管理。

  这七年间,张红伟经常会想起自己老家的那片山林。那片在乡亲们眼中已经没有太大经济价值的山林,在她看来,却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可以发挥的空间太大了、可以玩的东西太多了。”加上她在上一家民宿做运营时,遇到了职业发展的瓶颈,便想着回到村子里,依托家里的60亩山林,自己开一家民宿。

  张红伟和老公卢东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化产业专业的研究生同学。俩人研究生毕业后不久便结婚了,转年九月份女儿出生。卢东老家是山东省泰安市的一个农村。毕业后,他在天津一家文化旅游公司,也从事旅游策划的工作,工作八年,任项目总监。

  在这八年里,卢东参与了全国许多知名乡村旅游项目的策划,其中就包括蓟州区的西井峪村。在卢东和团队的努力下,许多原本有些贫困的村庄蜕变为美丽的休闲乡村,村民们的收入提高了一大截。在为其他村的发展出谋策划的时候,卢东内心一直有个愿望,就是有一天能回到村子里,为村子的发展做一些事情。“回山东不太可能了,老家就是种玉米、小麦、花生,我能做的也不多。正好娶了一个这样的媳妇,家里有这60亩山林”。

  山上的梨迎来了丰收▲

  卢东至今还清晰地记得自己第一次去张红伟家时的场景,那是一个秋天,正赶上山林里迎来了丰收。“我把一两斤重的梨一颗一颗地从树上摘下来,那种感觉真是无法用语言描述,我一边摘一边坐在树上吃,有时候还不忍心吃,因为掉在地上的有好多,就先捡地上的梨吃。可是和老人聊天的时候发现,他们的付出和回报太不成正比了。拿梨来说,一般情况下市里买,最便宜的梨十块钱三斤,可是对于农民来讲,好的光景才一块钱一斤,掉地上的就一毛钱一斤甚至一毛钱都不值,农民忙活一年,刨去化肥、浇水、用电,收入极其有限。”

  “我当时就想,当农民不要当这样的农民,要当一个新农人,新在哪儿,你光理念新没用,拿这60亩山林来讲,你的产品端、你的经济的兑现方式必须是新的,归根结底要把这些东西转化为效益。在这一点上,我和我媳妇达成了共识。”

  故而,当张红伟提出俩人辞职回村开民宿的想法时,卢东不假思索就答应了。

  玩转60亩山林

  2019年年初,张红伟辞职回村开民宿。回杨庄村开民宿其实是一个极其有风险的决定。这点,没人比干旅游策划的张红伟和卢东更清楚。虽然近几年蓟州区大力推进高端民宿的建设,但是民宿的选址大都靠近人流量较多的景区,在蓟州区,主要集中在西井峪、下营、穿芳峪。而位于罗庄子镇的杨庄村远离景区,旅游业几乎为零,村子里此前没有民宿,零星的两三家农家乐门可罗雀。

  但张红伟却对自家的民宿非常有信心。一是自己请了专业的建筑设计师做民宿设计,又亲自现场监工——这一共花了70万,其中一半是自己手头的积蓄,另外一半是从亲戚朋友那儿借的。盖民宿的那一年还恰巧张红伟生二胎,坐月子的时候,她躺在床上,边给儿子喂奶、边手机视频监工,最后民宿呈现出来效果的是她脑海中想要的样子。

  民宿设计风格简约现代▲

  更重要的原因是她围绕家里的60亩山林开发出来的原生态的旅游线路和旅游项目,是其他民宿所没有的,她称之为“朴野时令玩法”,如四五月份可以来山里赏花,野餐,挖野菜,六月份可以到山上摘杏子、酿果酒,七八月份雨季来临,可以到山上挖苔藓,去山谷溯溪捉虾,九十月份是山林的秋收季节,大批山果集中成熟,客人可以在山林做各种农事体验,打核桃、捡栗子、撂山楂、摘大梨,还有专门为小朋友量身定制的乡村市集,一到三月份则可以到山谷中赏雪……

  “不同时节,山里有不同的特色,不同的玩法,客人每次来的感受也会不一样,我觉得这些东西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而且会吸引客人来了第一次以后还来第二次、第三次……”,张红伟说。

  “从民宿未来的发展来讲,必须要求新求突破”,卢东说。去年离职之前,卢东曾经对蓟州区的民宿市场做过一个调研,“走了一圈之后,发现民宿市场的竞争相当激烈,现有的几十家民宿瞄准的价格、定位都十分相近,包括我们家。所以如果不出新的话,百分之百被灭掉!虽然我们的这种玩法有点剑走偏锋,但这是我们独有的,值得冒险一试。”

  一个月顶一年

  去年秋天,朴野民宿开业,这栋建在张红伟父亲的后院菜地上的两层红砖小楼只有四套客房,分别是两套Loft,一套平层客房,一套榻榻米山景房。最初来的客人主要来自张红伟在运营上一家民宿时积累的客人,后来随着客人的口口相传,加上张红伟在大众点评、小红书上进行了推广和营销,知道朴野的人越来越多。从开业到现在,除去疫情期间因村子封闭无法正常营业,客流从未间断过。

  民宿内部▲

  “来民宿的客人以亲子家庭为主,父母都比较重视自然教育,希望孩子能够多接触原生态的自然环境,而且客人的复购率很高,像有一个小朋友和父母去年十一第一次来,赶上山林秋收,第一天上山摘了果子,第二天我们组织了一次乡村市集,小朋友把果子拿到市集上卖,卖出去以后他非常有成就感。今年五一他又来了,这次来他把我们附近所有的野山都跑了一遍,特别享受在山里疯跑的那种感觉,走的时候跟我们约好6月份摘李子的时候还要来,等秋天的时候还要来,像这样的客人有许多”,张红伟说。

  为小客人量身定制的乡村市集▲

  今年四月份重新开业以后,朴野更是每天爆满,需要至少提前半个月预定。张红伟分析说,这或与疫情过后人们的报复性消费心理有关,“大家在家里憋得太久了”,还有一个原因可能与朴野民宿房间少、远离景区有关——这些“缺点”因为疫情反而成了优点,“我们可能是今年最受欢迎的民宿款”,张红伟笑着说。

  如今民宿旺季一个月的收入大概是五万多元,比过去张红伟的父亲辛辛苦苦在山林里忙碌一年的收入还要多。张红伟说,刚开始和老公辞职回村开民宿的时候,乡亲们包括家里的老人并不理解。“他们就觉得,两个研究生回来开农家院了,研究生白读了,那么多年学白上了!后来民宿开业之后,天天都有客人来,他们也会接触到这些客人,跟客人有一些交流,包括我们现在的收入跟上班比还是有改善,他们的想法慢慢也转变了,不那么反对了。”

  虽然民宿目前运营的还不错,但是张红伟和卢东说,这只是个起点。“未来围绕这60亩山林,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你真把它用好,是很不得了的,比如说山上的果子,我们要用另外一种新的方式把它做出来,比如把核桃榨成核桃油,把山楂、杏酿成果酒,再通过一些新的手段,把它给营销出去。还有山林的一些体验,未来都可以转化为产品……但前提是保护好山林的生态环境,没有绿水青山,哪来金山银山?”

  记者手记:要开百年老店

  民宿开业以来,张红伟和卢东的生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赶上旺季的时候,张红伟比以前更忙了,像最近这段时间,她常常早上不到六点起床,夜里十一二点才能休息,但是她却忙得很尽兴,“以前感觉是为了生存而工作,现在是为了生活而工作,我和我老公我们俩现在经常说一个词叫‘素人’,在山里生活久了,没有那么多的欲望,人也会变得简单纯粹,生活状态比较随性自由。”

  幸福的一家四口▲

  卢东和女儿在山上▲

  卢东则有更多的时间可以陪伴家人了,“我的上一份工作不是在写PPT,就是在出差的路上,这些年陪伴家人的时间太少了,对家人有许多愧疚,这段时间感觉把过去几年欠家人的时间都补回来了。”

  变化最大的是张红伟和卢东的女儿,张红伟说女儿之前比较怕生,但自从开民宿之后,她的沟通表达能力,还有跟人打交道的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现在基本上来的客人小朋友,都是她带着玩,她还会模仿我,给小朋友讲解山里的植物都叫什么名字,下雪的时候山里是什么样的,像个小导游一样……”

  张红伟和卢东的女儿六岁半,今年九月份,她将去离家两公里的罗庄子镇中心小学上一年级。“我们曾经因为孩子教育的问题纠结了很久,因为我们俩都是在农村长大的,特别希望孩子的教育环境好一些,能够享受城市里的教育资源,但是现在慢慢想开了,因为我发现许多从市区来的家长会特别焦虑孩子的学习,孩子和家长的压力都特别大,孩子的童年会错失许多东西。我觉得自然教育的积淀,对于孩子将来成长的后劲是更足的,现在在线课程也很发达,农村里缺失的教育资源可以通过在线课程来弥补一下。”

  “以后孩子长大如果也选择在农村生活你会同意吗?”记者问。

  “我完全没意见,我觉得我们可以做成百年老店!”张红伟答。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山林丰收的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