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离、讲谦让、不聚集……这些本来是硬性的疫情防控要求,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自觉行为和日常生活习惯。

  昨天下午,家住本市河西区梅江社区的王女士来到社区便利超市采购。在超市入口,她先是用手机扫描“津门战疫”二维码,随后在超市服务人员的协助下完成了体温测量,并出示健康码绿码。熟练地完成了“全套程序”后,王女士走进店内,并没有直接去挑选她需要的蔬菜水果,而是首先来到顾客较少的一个货架前。她告诉记者说,每次来超市她都会这样做,尽量拉开“社交距离”、减少聚集,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就像现在每天出门要戴口罩一样,没有觉得任何麻烦。”王女士说,不管是来超市还是逛商场,购物的时候保持一定的距离,既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负责,同时也是文明的一种体现。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王女士在挑选蔬菜的时候,也显得格外“果断”,几乎没有挑来选去的情况。王女士表示,这也是疫情期间养成的一个好习惯,因为她觉得如果每个人都是反复挑选的话,势必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还会耽搁时间。结账的时候,王女士和前面顾客的距离足足拉开了一米多。在她看来,这不仅仅是疫情防控期间的需要,而是人与人互相尊重的一种表现,是文明程度提升的表现。

  实际上,在我们身边像王女士一样有着良好文明习惯的市民还有很多,“文明范儿”正在成为市民生活的新风尚。疫情期间,市文明办发起《科学防控疫情 文明实践随行》《防控新冠肺炎疫情 争做文明市民》等倡议。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影响,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明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