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2019年即将过去,津城百姓对职能部门一年来的工作是否满意?还有什么意见建议?今天,海河传媒中心推出特别策划“向群众汇报──2019年委办局长年终访谈”市民政局专场,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松林在津云中央厨房现场与主持人、记者、群众代表、听众和网友交流互动,向群众汇报,请群众监督,听群众诉求,向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有温度的年终“答卷”。

  筑基工程暖民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我们的脚步就要走到哪里。为确保困难群众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今年,全市民政系统坚持转作风、改方式、摸底数、连民心,深入开展了“筑基”工程,挨家挨户上门宣传政策、访查困难,把党和政府的惠民举措落实到“最后一米”。全市民政干部带领街乡镇、社区(村)干部志愿者,入户访查了357.1万户家庭,发放民政政策“一目清”421万份,填写有效问卷160.3万份,搜集群众意见建议近48.9万个。

  政策“一目清”一张明白纸,简明解读了群众关心的救助、养老、助残等民政政策,在楼道、在集市、在街头走进群众开展政策宣传,让党和政府的民生政策家喻户晓。访查问卷细列民生大小事,家庭人口、就业、收入、健康、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35个事项和需求,全面摸排低保、低收入、老年人、残疾人、留守儿童以及边缘困难家庭的生活情况。不放过每一个群众反映的困难需求,对提出生活救助需求的1.03万户家庭实施了经济状况核对,纳入低保救助范围3221户,给予临时救助1625户,运用市区两级社会救助基金(专项资金)救助帮扶249户,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诉求1.7万个,以新时代的职责使命和苏区干部的优良作风,用心用情服务群众,及时妥善解决群众难题。

  吴松林在采访中介绍,下一步,民政系统将深化“筑基”工程成果,把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作为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完善主动、及时、精准的兜底保障体系。坚持预防性帮扶与解困性救助相结合,加大困难群众及时发现和主动救助,继续提高社会救助标准,建立支出型困难家庭救助制度,科学合理设置核算标准,多措并举把群众的事办好办实,让每名困难群众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养老服务解民忧

  今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加快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促进养老服务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河西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实施方案、老年人助餐服务试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让养老服务迎来了一揽子政策红利。许多市民表示,身边建起了一个个老人家食堂,家中老人的吃饭问题得到了解决,切身感受到了大城市养老的温馨。

  吴松林指出,为解决老人吃饭难、照料难的居家养老烦心事,民政部门积极做好“加减乘除”法,发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养老需求。

  在资源上做“加”法,今年,截至目前,全市新建养老机构28家,新增照料中心109个,开设老人家食堂469家。在河西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将静海区居纳入全国第四批改革试点。为加大养老服务业支持力度,今年我市还提高了养老机构运营补贴标准,收住不能自理或半自理老人的养老机构运营补贴达到每床每年3600元,收住自理老人的养老机构运营补贴达到每床每年1200元。推进了居家养老服务(护理)补贴城乡统筹,设置了全国首个养老本科专业,建立了养老服务研究中心,实施了养老院负责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培训计划。在堵点上做“减法”,取消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改为登记和备案制度,进一步深化养老服务“放管服”改革。在推动上做“乘法”,建立了27个部门参加的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全市养老服务工作,有力加强了养老服务工作组织领导。在盲点上做“除法”,突出事中事后监管,出台了4个地方标准,持续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组织养老机构重大隐患排查,下大力气整治了526处安全隐患。加大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

  吴松林介绍,下一步,民政部门将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探索多类型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继续推进老人家食堂建设,发展助餐服务,重点解决高龄和失能等老年人“吃饭难”问题。加强养老机构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养老优惠政策落地,抓好紧缺人才培养。

  社区建设顺民意

  社区是城市的微名片,是居民生活的大家园。这一年,市民政局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积极推进党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打造居民生活的幸福港湾。

  美丽社区年年建,年年要有新变化,为了与时俱进满足群众对美丽社区创建的新期待,市民政局调整完善了美丽社区创建指标,把居民公约制定程序规范和发挥作用情况纳入指标体系,让创建工作更加接地气、贴民心。打造了“美丽社区”升级版,开展“精品美丽社区”创建工作,好中选优树精品,提升创建的含金量。目前,正在对8个精品美丽社区和141个美丽社区候选单位进行公示。

  为了加强党领导下的社区居民自治,今年,全市开展了社区(村)党群服务中心达标建设工作,改造提升“一社区一策”,指导各区采取购买、租赁、改扩建、调剂使用、置换、资源共享等方式,提升改造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确保社区有党的阵地、有居民活动空间、有邻里交往场所,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向心力和凝聚力。

  “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市民政局多管齐下推进基层社区治理,将社会治理有效落实在基层治理的最末端。实施“街片长”包片联户,联系居民楼门、商务楼宇、商圈市场,协调解决基层社会治理大小事。在全市招募志愿者担任“小巷管家”,协助街片长、网格员共同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事。为解决“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的问题,市民政局出组合拳给基层减负,制定了居民委员会群众自治工作职责清单16项和居委会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清单35项,制定负面清单,将社区达标创建项目精简至10项,将居委会出具证明事项缩减至5项,明确75项社区应取消和禁入的事项,实行统一社区评星定级考核,完善社区工作事项准入机制,为社区简量瘦身,让社区工作者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敲门访民情、登门解民忧,让社区形成“上面千根线,大家一起干”的热烈场面。

  吴松林在采访中介绍,在今后的社区建设中,要进一步强化党的领导,大力发展城乡社区协商,加大民意征集,让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依托城乡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积极发展社区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鼓励志愿服务发展,向市民们提供更加精准精细的服务。

  社会服务惠民生

  吴松林介绍,市民政局聚焦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让民政基本社会服务惠及更多普通家庭。今年,市民政局继续推进文明婚姻建设,将新风文化元素注入婚姻登记,开展了集体颁证、婚姻大讲堂、婚姻家庭辅导等特色服务,把和谐文明婚姻新风理念送到每对新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新建了2家“关爱儿童之家”。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加强和改进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政策制度,聚集部门合力对流乞人员开展救助。继续开展文明祭扫清风行动,把握《天津市文明促进条例》颁布出台的有利契机,在中元、寒衣等传统祭奠节日,开展单独巡查3000余次,联合执法3600余次,民政干部带领志愿者9.2万余人走上街头开展劝烧行动。印发《致市民朋友的一封信》《“传承优秀民俗文化”宣传手册》等宣传资料72万份,在主要干道和城乡社区悬挂宣传条幅,制作宣传栏、宣传海报1.4万份,开展社区文明共祭3500余场,参加活动群众超过11万人次;坚持逝有所安,大力推行“3000元一站式惠民殡葬服务”,全年承接6474单,用精湛优廉的服务当好人生最后驿站的守护者,让厚养薄葬观念深入人心。今后,市民政局也将继续为民、便民、利民工作目标,提供让群众更满意、更舒心的民政服务,做好群众的“勤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