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不为人知的秘密”“买这个自己炸和店里的味道一样”“还去品牌店里交智商税么”……近期,各大短视频网站上打着“供应链”旗号的营销号越来越多,内容形式大都是曝光连锁餐饮或服装家居类产品的供应链,看上去好像是帮消费者省钱,实则是在偷换概念蹭知名品牌的知名度来获取流量。

  神秘“供应链”走红

  “上网搜这家,你们平时吃的肯××就是用他家的鸡,二十块钱一大包够你吃一个礼拜!”在某短视频平台上,自称是美食博主的主播拿着自己刚炸好的鸡块大快朵颐,视频中就连盛放鸡块的纸盒也用了“小心思”,直接用肯××的纸盒和餐具并把标志用纸遮挡,给观众一种真的占了便宜的感觉。在另一个视频中,一个帽子墨镜遮盖齐全的黑衣人,用神秘的语气陈述着:“供应链没人敢说的秘密,该视频可能触及某些人的利益,会被下架,建议收藏保存,要不刷着刷着就没了!”后面实际的内容也都大同小异,是某知名连锁超市的“关东煮”“烤肠”“叉烧包”等产品的供货商信息。该视频详细信息显示2021年就已经发布,在其“没人敢说”“触及利益”“可能被下架”的神秘包装下,不但至今没有下架,还收获了9万多个赞和近万次的转发。

  对此,从事视频营销和创作的苏经理分析,其实这类视频里曝光的所谓“供应链”,只是餐饮企业的部分供应商,很多名单也并没有主播说的那么“神秘”,大都是网络上可以轻松查到的内容,有些甚至是来自企业自己公开的信息,把这些信息包装的神秘敏感也只是为了迎合人们猎奇心理来获取流量。

  偷换概念蹭流量

  “你还在去店里交智商税吗?源头厂家三分之一的价格都不到!”同样是所谓曝光供应链的一个短视频里,遇上国外品牌在国内加工或组装的,还会把内容与“支持国货”“抵制洋品牌”等主题联系到一起。为了吸引流量,有些主播面对镜头甚至直接把购买品牌产品的人群戏称为“韭菜们”,借此刺激观众的关注和互动。在类似视频和攻略的带动下,不少消费者也争相购买和亲身体验所谓“供应链”内提到的产品,从视频留言和反馈来看,很多消费者反映包装、口味、质量等细节还是和原品牌有所不同,个别产品更是相差甚远。对此,有多年连锁餐饮经验的晓楠坦言,很多大型连锁企业与供货商之间的订单大都是定制化产品,有些甚至可能涉及到独家供应或商业机密,相关产品往往不会投放到消费品市场,即便找到了厂家,也很难买到和店里一模一样的产品。另一面,即便是买到了相同的物料,缺乏专业设备、专业人员的普通消费者,在运输、保存、制作、品控等多个环节也无法和正规企业保持一致。不少受访消费者表示,本来普通的“美食省钱攻略”被一些营销号包装成神秘“供应链”,引导消费者忽略品牌价值、店面成本、增值服务等附加值,单纯以物料的成本来对比市场价格,虽赚取了流量和关注,但与“消费升级”的大趋势背道而驰,希望相关视频平台加强审核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