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张伯礼

  2022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准备了十项议案建议。张伯礼提交了哪些建议?对于新冠疫情,张伯礼又有哪些主张?一起来看!

  张伯礼:携10份议案建议参会

  张伯礼已经有15年的履职经历,张伯礼透露,今年他带着10份议案建议参加两会,其中有几件涉及后疫情时代防控工作等建议,特别是建议全面系统总结抗疫经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张伯礼:坚持“动态清零”,在优化新冠疫情精准防控上下功夫

  2021年,张伯礼一直为各地抗击疫情而奔波。

  张伯礼表示,近两年,不论是新冠病毒本身,还是全球疫情形势都出现了巨大变化。新冠病毒不仅传播力强,而且持续不断变异。截至2022年2月25日,导致全球超4.2亿人感染,死亡近600万。确诊人数从3亿到4亿,全球仅用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相比全球从累计2亿病例到3亿病例所用的时间为半年,新冠疫情传播速度明显加快。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自奥密克戎被发现以来,全球登记的感染人数已达到1.3亿人。约占新冠病例总量的33%。

  张伯礼说,从整体上看,奥密克戎变异株作为主要流行毒株在全球广泛传播,造成了新一波传染高峰,我国也呈现出多点散发、点多面广,德尔塔毒株和奥密克戎变异株共存的情况。从当前的整体情况看,我们还应该坚定执行‘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政策,此外也要坚持‘精准防控、动态清零’的方针。

  在与各地疫情“作战”的同时,张伯礼也在不断思考。“2021年国内本土聚集性疫情接连不断,局部疫情超过20起,全国31个省份仅西藏未有报告确诊病例。”张伯礼说,每打一仗就有一次新的收获,各地在抗疫过程中也在武汉经验基础上不断摸索出新的模式和机制,抗疫的效率和救治成功率全面提高。

  张伯礼举例说,如广州全市10天之内完成了近2800万份的核酸采样任务,仅开展了三轮大规模核酸筛查就基本遏制住了疫情,堪称千万级人口超大城市快速高效核酸普筛的范例;上海的精准防控对于类似的大城市疫情防控有重要参考意义,发现疫情后,根据排摸传播链上的关键节点,迅速锁定一个比较小的范围,进行精准的防控和隔离;面对传播性、隐匿性更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天津打响全国“奥密克戎”防控第一场大规模遭遇战,并总结了相关经验,包括“以快制快,以变应变”,“快、准、严、全”的应对策略,“四个集中,抓住两头(儿童及老年重症患者)”及全程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以及中医整建制承包一个病区、诊治和康复一体化救治模式、临床和科研并举的新经验,多次和广西、陕西等省市分享经验,为全国抗疫作出贡献,同时也为今后应对突发重大疫情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诊疗提供了借鉴。

  张伯礼说:“虽然这两年来国内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战‘疫’经验,但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不少城市仍然面临被动局面,特别是香港疫情反弹带给人们很多警醒。”

  ▼

  因此,张伯礼在今年全国两会提出建议:

  一、国务院统筹领导国家相关部门成立抗疫经验总结专班,在专班牵头下,由疫情相关管理、医药、科技、交通、公安、工业、旅游、商业、传播等各专业领域学会实施相关工作,各省市由疫情防控指挥部牵头总结各省市抗疫经验。

  二、全面系统总结从国家应急指挥体制、疾控预防、医疗救治、物资保障、基层组织、社会动员、舆论传播等方面纵向立体的抗疫经验,使之成为今后可以参照执行的防疫方案。同时由典型抗疫省市总结抗疫经验,结合自身省市特征如超大城市群、旅游城市、口岸城市、农村乡镇等特殊防疫经验。

  三、疫情防控机构及工作人员在防疫过程当中,在实践当中形成的好的做法、经验报告、科研成果、研究论文、实验数据、临床病例及重要的工作建议也应及时总结,推动相关政策、法律及制度的完善。

  四、最终形成权威的全面系统的抗疫经验总结报告,为国内外及今后疫情防控指导提供经验借鉴。搭建抗疫经验分享的网站或学术平台来对外进行发布,并举行专业学术论坛来开展研讨和交流。

  张伯礼:关注中医药发展

  今年两会上,张伯礼还带来了两条关于中医药的建议。

  推行道地中药材地方政府专卖制度

  张伯礼表示,近年来,随着我国中药材需求量不断增加,中药材质量问题受到广泛关注,诸如农残超标、硫磺熏蒸、真菌毒素污染、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合理使用等,同时,市场上药材价格的大起大落,往往造成“药贱伤农,药贵伤民”,进而又影响药材质量和产量。众多企业和农户种植不规范,生产经营混乱无序,难以形成明显的品牌效应,导致价格、质量、产量出现各种问题。

  道地药材是我国发展高质量药材的先天优势,然而,缺乏统一有效监管,市场无序竞争,恶意竞价,抢夺低端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严重创伤了药农、药商的积极性,最终损害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

  ▼

  因此,张伯礼提出建议:

  一、实施道地药材地方政府专卖制度,由各地省政府负责本区域道地药材专卖。

  二、逐步推进优质药材全过程可追溯,开展省级中药材追溯平台建设,促进中药材生产的全过程规范化管理,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加强监管。

  三、提倡中药材优质优价,优质优先。做好与医保等部门的协调工作。

  对药食两用物品加强研究和规范化管理

  张伯礼表示,现代社会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肥胖、糖尿病、肿瘤、心脑血管等相关疾病多发,人口老龄化、非传染性疾病和慢性病负担超重。药食两用物品是我国传统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治慢性疾患和健康管理关口前移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发挥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重要内容。

  但是,目前药食两用物品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如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文化自信;《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过小,影响了相关产业发展;科学研究投入低,缺乏国际竞争力;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

  ▼

  因此,张伯礼提出建议:

  一、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好祖国优秀的药食文化和思想内涵,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二、加强对药食两用物品科学研究的投入,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树立更多的有影响力的品牌。

  三、明确列出不能作为药食两用物品的负面清单,加强药食两用物品的文献、临床及社会应用状况的调查分析和评估。具体申报的药食两用物品所提供的安全性资料由专家委员会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

  四、完善药食两用物品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管理体系,促进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

  综合 | 科技日报 新华社 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