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民政局统筹发挥社会组织在行业引领、志愿服务、慈善捐赠、社区防控等领域的专业优势,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自身优势
积极参与疫情防控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近800家社会组织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其中163家社会组织向会员单位发出倡议,动员10万余人参与疫情防控,广泛开展宣传,全面服务疫情防控工作。
指导社会组织科学有序做好疫情应对。全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后,第一时间发布倡议书、指导意见和政策解答,引导全市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基金会积极落实防疫要求,暂停聚集性活动,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联防联控作用和自身专业优势,主动履行社会责任。
指导社会组织依法规范开展募捐和捐助活动。制定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捐赠指南》,严格规范捐赠和受赠行为,为社会慈善捐赠提供指引。通过建立重大事项报备“绿色通道”,加大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强化慈善捐赠全过程监督管理。截至目前,全市社会组织及所属会员单位捐赠总额达9.5亿元,全市基金会、红十字会、慈善协会等慈善组织接受捐赠6.3亿元。其间,全市基金会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践行慈善使命,踊跃捐款捐物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为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市融创公益基金会和市荣程普济公益基金会各捐赠1亿元,支持一线防疫工作。市仁爱教育基金会向湖北省捐赠资金2000万元。市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发起多个慈善项目募捐,筹集资金和各类防疫及生活物资525.58万元。市凯尔翎公益基金会利用慈善组织优势,与多个爱心企业合作,接受捐赠和采购物资147万元,并发动志愿者团队,将物资直接送达防疫一线。市冬朋助学基金会向湖北省捐赠100万元,向北辰区红十字会捐赠70万元。市佛教慈善功德基金会向湖北恩施定向捐赠100万元,支持我市对口支援湖北恩施州疫情防控工作。市天士力公益基金会先后向湖北和津冀等多地捐赠1300余万元的防疫药品和200余万元防疫及生活物资。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等众多基金会发挥自身专长和优势,积极践行慈善使命,踊跃捐款捐物。
引导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化高质量支援服务。市医药商业协会引导会员企业完成全市16个区防控物资储运、调配任务;市化学试剂行业协会组织会员为防控一线公安干警、社区人员及慈善机构捐赠了价值280万元过氧乙酸等防疫物资;市易欣向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30家社会服务机构,发起“抗疫情,安民心,心理支持在行动”志愿服务活动,200多名志愿者分7个小组为市民提供免费心理测评,服务超过5万人次。市社会工作协会等55家社会组织联合发起“筑牢心理防线、打造安心社区”专项行动,为社区工作者提供心理援助志愿服务。天津蓝天应急救援志愿服务中心自筹设备、车辆成立公益消杀小组,持续深入医院、车站、社区等公共场所进行预防性消杀,已完成473.99万平方米消杀作业,受益人数280477人。市文化传媒商会立足优势做好舆情引导,开展线上大讲堂,发布正能量文章6000余篇,累计点击量超七千万。
积极指导行业协会商会发挥作用
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按照全市关于复工复产的统一部署要求,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服务经济的作用,第一时间发出倡议书,号召全市行业协会商会提高政治站位,加强行业指导,服务企业发展。
助力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积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走访行业协会商会指导其从严防控,有序复工。截至目前,88家行业协会商会跟踪了解疫情对本行业、本领域带来的冲击影响,摸底企业库存、产能,加强风险预警,及时将信息反馈相关部门供决策参考。64家行业协会商会制定了行业企业疫情防控预案和企业复工复产指南。41家行业协会商会主动提出要减免或降低会员企业的会费或服务性收费,与企业共克时艰。
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难题。市物业管理协会等62家社会组织帮助会员企业协助保障口罩、消毒液、额温枪、防护服等复工复产亟需物资,协调解决会员企业在原料、能源、运输、仓储、配送、通关等方面困难。市国际货运代理协会等49家社会组织为企业复工复产争取优惠政策。市沐浴业协会等43家社会组织帮助会员企业对接人社、公安、财税等政府部门,协调做好复工复产报批手续。市家居商会等30家社会组织及时收集、整理、推送产品供需和招工用工信息,帮助企业稳定就业、畅通供应链。市平行进口汽车流通协会等26家社会组织协调企业间开展供应链金融合作,多渠道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市清洁行业协会等74家社会组织搭建线上政策咨询平台,为企业提供法律援助。市小额贷款公司协会等76家社会组织通过官方平台发布行业动态信息,进行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