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法医学杂志》2020年 2月第36卷第1期进行了预出版,其中刊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尸体系统解剖大体观察报告》,16日凌晨,第1例新冠肺炎逝者遗体完成解剖。尸解报告公布,并明确称新冠肺炎病变仍聚焦肺部,其他脏器损伤的证据不足。
结果提示,新冠肺炎主要引起深部气道和肺泡损伤为特征的炎性反应,肺部纤维化及实变没有SARS导致的病变严重,而渗出性反应较 SARS 明显,对于心肌及心外膜、肾脏、脾脏、消化道器官、脑部是否存在与病毒感染相关的损害表现有待进一步研究。
预出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尸体系统解剖大体观察报告》的通讯作者是湖北省司法鉴定协会会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系教授刘良,也就是承担遗体解剖的主要人员。
钟南山院士24日曾给参与解剖的法医刘良打来电话,表示前线医生正焦急地等待解剖结果,以便对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评估。当时,刘良表示,解剖团队正在抓紧时间讨论,初步结果可能于近日公布。
以下为预出版的报告PDF版截图——
这篇文章也是新冠肺炎的第一例系统尸体解剖肉眼观察结果报告。
进行病理解剖的刘良团队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该患者为85岁,因“多发性脑梗死”入院,入院10天后出现新冠肺炎症状,随后被确诊,入院28天后死亡。
而该文章在小结中提到,本例患者的尸体窒息征象不明显,肺部损伤严重。
该文章称,尸检手术的对象为一名85岁的男性,2020 年1月某日以“多发性脑梗死”入院。入院时无发热、咳嗽等症状。
入院10天后出现喉咙发痒及发热,CT检查显示,双肺散在少许小斑片状感染病灶,气管内分泌物可能,建议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完善鉴别诊断。
入院后第13天经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
入院后第20天复查CT显示,双肺散在斑片状感染病灶,较前进展,考虑“病毒性肺炎”,原气管腔内分泌物已消失。
入院后28天死亡,临床死亡原因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呼吸衰竭。
该名患者去世不到12个小时,法医解剖团队在武汉市某医院手术室进行尸检。
在文章小结部分,科研人员认为,从尸体检验大体观察判断,本例死者肺部损伤明显,炎性病变(灰白色病灶)以左肺为重,肺肉眼观呈斑片状,可见灰白色病灶及暗红色出血,触之质韧,失去肺固有的海绵感。
同时该文章提到,此例系统解剖大体观察,肺部纤维化及实变没有SARS导致的病变严重,而渗出性反应较SARS明显,考虑可能与此例患者从确诊到死亡仅15天,病程较短有关,有待更多系统尸体检验资料及组织病理学验证。
另外,关于神经系统,文章认为肉眼观见脑水肿,大脑皮质轻度萎缩,结合临床资料,患者年龄大,有多发性脑梗死及脑血管病后遗症,脑肉眼观未见感染特异性表现,病毒是否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有待组织病理学验证。
除此之外,文章还对新冠肺炎尸体检验工作的经验进行了总结,以供法医工作者参考。
来源 :综合法医学杂志、央视新闻、北京青年报、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