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和青海,一个远在世界屋脊,一个地处渤海之滨,因为“脱贫攻坚”紧紧联系在一起。近日,津云新闻记者走进天津对口援助的青海省黄南州,从资金援助、项目援建到两地之间文化、商贸交流,津青两地一家亲。

  2016年天津第三批援青团队先后有66名队员来青工作,青海省黄南州州委常委、天津援青项目总指挥刘庆纪告诉津云新闻记者:“推动津青两地从干部到百姓、从政府到民间实现全方位交流、多领域交往、深层次交融,始终是援青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深度挖掘社会帮扶潜力,构建起了专项帮扶、行业帮扶、社会帮扶互为补充的‘大帮扶’格局。”

  刘庆纪说:“项目是撬动地区发展的‘开关’,牵动经济增长的‘牵引’,带动就业致富的‘载体’,实现‘小资金大撬动、小支点大杠杆、小牵引大助力’。”

  这三年来,计划内援助资金3.65亿元,实施援建项目77个,一批具有辐射性、富有带动性的援建工程相继竣工、投入使用。天津市和滨海新区在计划外增加扶贫攻坚资金6200万元,累计争取计划外援建项目20个,额外落实援助资金2.55亿元,为黄南打赢脱贫攻坚战供足“弹药”。     

产业援建“加速器” 园区背后的生意经产业援建“加速器” 园区背后的生意经

  在泽库县省级精准扶贫产业园里,“产业园区活力无限,新泽库活力魅力无限”的红色标语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就如同园区里热热闹闹的入驻企业一样,闪耀着商业活力。在这里,聚集着石雕艺术品、特色服饰、电子商务中心、畜牧农贸等各类企业。

  泽库县有机畜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扎西加说:“2015年以来,天津对口支援资金分别用于泽库县省级精准扶贫产业园、仓储物流园、园区道路、生态畜牧业牦牛藏羊养殖基地建设以及技能培训,不仅强化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也同步提升了业务技能水平,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泽库县省级精准扶贫产业园实行了“园区+合作社(微小企业)+扶贫受益户”的新模式,在全县范围内筛选出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前景的18家合作社(或小微企业)以每月每平方米10元的租金进行出租,通过企业带动合作社进行加工生产和运营,一方面帮助产业形成,一方面带动贫困户脱贫。

  在这里工作的东杰东知是家里主要劳动力,因为家中老人生病成为了贫困户的他,如今依靠着自己在石雕上的手艺有了一份营生的工作,在2019年他还列入了预脱贫的名单中。东杰东知告诉津云新闻记者:“工资按照底薪加提成,最多的时候,一个月可以赚到4500元。现在家里不仅买了牛羊还重新翻修了房子,一份稳定的工作不仅有收入,心里踏实了,包吃包住也节省了很大的支出。”   

高标准幼儿园特色课程家长点赞高标准幼儿园特色课程家长点赞

  2018年天津对口援建的青海黄南州同仁县第二幼儿园正式开园,黄色和橘红相间4层教学楼亮眼活泼,塑胶操场和各种活动设施一应俱全,孩子们在这里欢快地做着游戏。

  “叔叔阿姨好”,见到记者时,孩子们热情地打起招呼。 

  据介绍,青海黄南州同仁县第二幼儿园,总占地面积5129.57平方米,这里不仅是同仁县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目前黄南州标准最高的幼儿园。

  中午11点多,正在幼儿园门口等待的家长彭措扎西告诉记者:“幼儿园条件非常好,不仅校舍美丽,学校的师资力量,都比以前有很大的变化。”

  后勤园长多杰吉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以孩子为本,运用集体教学、区域活动、个别指导为主要教学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考虑到学生大多是少数民族,因此我们开设了民族特色课程。”

  记者走进班级中,此时一场别开生面的博巴秀正在上演。博巴秀是同仁县第二幼儿园从当地汲取文化民俗,融合学前教育五大领域内容开展的教育教学内容。在舞台上,萌娃们踏着自信的模特步,穿着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气场十足。

  “幸福”村里奔小康

  今年“五一”小长假,青海省黄南州尖扎县德吉村的村民合不拢嘴,仅仅几天假期,他们的收入就超过了110万元。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切实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问题,2016年9月,尖扎县昂拉乡河东村实施了易地搬迁项目,将生存条件恶劣、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7个乡镇30个村农牧户251户集中安置在了德吉村。2016年开始,为了能让项目顺利开展,天津便源源不断向这里汇聚援建资金和项目。  

  路修好了,房子也盖起来了。当地政府决定,在德吉村发展旅游业,依靠旅游带动农牧民脱贫。在海边长大的天津援建团队,又有了新的想法:借助紧邻黄河的天然优势,在这里铺设人工沙滩,再建一个码头,游客还能玩游艇。有沙滩,可以有配套的躺椅,还有一些卖零食的。这个码头可以通过游艇跟县里的码头联动,这都有效益。

  在德吉村,黄河水不仅仅是坚固的生态屏障,也成为了村民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

  在碧波荡漾的黄河岸边,天津对口支援的景观提升项目也成为了一大亮点。人工沙滩不仅仅是村民休闲的好去处,“高原沙滩”也吸引着周边和外地游客来这里光顾,这里的村民也随之吃上了“旅游饭”。 

  来青海之前,张力是天津港物资供应公司的一位领导,有着丰富的市场和管理经验。在同事眼里,张力点子多,主意正。经过一番详细调研,张力敏锐地“嗅”到,德吉村是个好项目,未来前景广阔。于是,他大胆地向上级领导建议,在德吉村这个项目上加大扶持力度。虽然这和以前“广撒芝麻”普遍扶贫的做法有所不同,甚至会有一定风险,但凭借详细、科学的项目规划和不断争取,天津援青指挥部还是采纳了张力的意见,决定瞄准德吉村这个项目精准扶贫。

  德吉,在藏语里是“幸福”的意思。

  对于这里的村民加羊索南来说,德吉村也是他幸福的开始。在搬到德吉村之前,加羊索南一直以采挖虫草为生,收入靠天吃饭,局限性大,也不稳定。

  “以前我们住的都是木房子,下大雨的时候,道路不通,如果需要去看病,要走很远的路” 加羊索南告诉津云新闻记者,“现在我们住的都是砖瓦房,环境美了生活舒心,也更是因为环境美,让我们富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