粜粮务村党群服务中心粜粮务村党群服务中心

  航天番茄的味道,你尝过吗?

  谁说“橘不过淮,蔗不过江”?

  甘蔗地里同时种西瓜?

  草莓通过立体种植“上天”?

  这些疑问,都有了肯定的答复。

  走进武清区南蔡村镇粜粮务村天民田园农业科技示范园,处处都充满浓浓的科技范儿。“小鹊登枝”水果番茄、“不知愁”白草莓、甘蔗套种西瓜、黄色火龙果、燕窝果等新奇果蔬茁壮成长着,恰似乡村振兴结出的硕果,映照着农民喜悦脸庞。

  近年来,粜粮务村以京津冀都市圈“1小时果蔬园”为发展定位,借助“外脑”为产业发展注入科技元素,谋划实施现代都市型农业。一年四季采摘节、农事体验节、农民丰收节等农事活动不断,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观光旅游业融合互促,已成为京津冀休闲农业亮丽风景线。

  “作为京津两地的菜篮子基地,天民田园是运用科技手段打造的一处现代科技农业示范园,不仅为村集体带来可观收入,也为村里及周边村镇农民带来就业红利。”粜粮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天民蔬果合作社理事长刘天民自豪地说,“未来粜粮务村将立足设施农业产业基础,加快打造特色农业,不断拓宽农业市场,让乡村振兴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中。”

天民田园天民田园

  科技+农业 助推农民增产增收

  走进天民田园农业科技示范园,这里的景象与常见的传统农业园很不一样。

  “草莓不都在土地里种么,怎么悬空了?”

  草莓大棚里,带着现场人们的疑问顺眼望去,一个个栽培容器在立体架上整齐地排列着,一个个小喷头温柔地给草莓根部“注水”。粜粮务村党务工作者赵海波介绍说,“这是我们园区大禹节水(天津)的节水灌溉设施,可以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私人订制’的灌溉模式。传统的大水漫灌很多水是被蒸发掉的,作物真正利用的水量很少,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植物根系直接吸收水和肥料。”

高架草莓高架草莓

  在占地5000平方米的智能玻璃温室内,韭菜水培区郁郁葱葱,一盆盆韭菜像盆栽一样装饰着温室环境。“我们温室中全部采用滴灌的方式,根据每种蔬菜的习性自动进行灌溉。园区灌溉用的是运河支流水,通过净水设备将有害物质净化。”刘天民介绍说,在现场一共有地上滴灌、移动式喷灌、潮汐灌溉、园林微喷灌溉技术、家庭阳台灌溉技术等13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我们通过物联网监控技术、智能调控技术、病虫害防治系统等,可以精确掌握各种瓜果蔬菜的用水量和施肥量。管理人员只要看一眼屏幕,就知道作物是否缺水、缺哪些微量元素、急需施哪种肥;手指轻轻点击遥控装置,水会通过各式管网输送到种植区,以不同方式给植物‘喂水喝’。”赵海波指着温室中央的大屏幕说。

  来到黄瓜温室大棚,后墙顶部装有一长排面板,很多管子从面板后部延伸到温室大棚左前方地下的一个大铁罐里。

  “这又是什么黑科技?”

  “我们采取的清洁环保增温新措施──光伏发电增温装置,不用燃煤,不用安装电暖气,可减少碳排放。”刘天民介绍到。

  这边蔬果无土栽培,那边的西瓜和甘蔗成了生长在同一块土地上的“好朋友”。高大的连栋冷棚里,一丛丛甘蔗拔地而起,紫红色的身段上带着白霜,一人多高的杆上顶着细长叶子。一排排甘蔗的间隙里,吊瓜被采摘后残留的藤蔓仍与甘蔗难舍难分。村里果蔬种植技术员陈橡涛介绍说:“我们引进的是广西甘蔗品种,通过摸索研究,成功实现了在北方种植。考虑到‘吊瓜’这种西瓜品种对干湿度、土壤肥料的要求与甘蔗基本一致,就开始创新尝试套种。西瓜叶子形成的遮荫,对甘蔗生长还起到促进作用,特别好!”

  陈橡涛算了一笔账,“这样甘蔗套种西瓜的技术不但可以更大程度利用土地资源,还可以增收。之前一片地只种单一品种5亩地也就收入7、8万块钱。现在经过套种收入基本能翻一番。”

黑马蔗和西瓜套种黑马蔗和西瓜套种

  北方青纱帐,南方甘蔗林。一直以来,我国甘蔗的主产区都限于北纬24°的长江以南地区,自古就有“橘不过淮,蔗不过江”的说法。如今,天津市民足不出津就能到甘蔗林里现场采摘甘蔗。每逢节假日,采摘园便会迎来大批游客,甘蔗的清甜也吸引了前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与家人一起体验田园之乐。

  水肥一体,掌上管控,实施套种……粜粮务村借助“外脑”为农业发展注入科技元素的回报也是“立竿见影”。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粜粮务村统筹各类资源向村集体经济上倾斜,流转土地1000余亩,建设天民田园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并与天津农科院、天津农学院、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开展深度合作,先后引进国家、市级专家12名,引进种植科研前线各类新品种、新设备、新技术56项。目前,园区年产各类蔬果150万公斤、产值达3000万元。黑马蔗、白雪公主草莓、口感番茄等十几个农业新品种,全部通过绿色认证,质量安全全过程可追溯,成为享誉京津地区的知名品种。如今,“天民田园”鲜果菜品牌被认定为“天津市知名企业品牌”,天民田园口感番茄种植基地也入选了第一批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提升农产品品质,打造高端农产品生产基地。同时计划打造商业街区,壮大乡村旅游,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刘天民表示。

  “我在园区打工已经十来年了,负责管理种植西红柿、黄瓜、火龙果等品种。合作社每年给我们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还引进很多优质品种,作物品质和产量一年比一年好,我的年收入比以前增加了五六万。”村民樊占秀笑着说,“像我那个年代,天气一旱就需要用压地机压地去。现在不用了,浇地灌管,十多分钟完事儿,肥也打进去了。我这一个‘60后’的人,真是不敢想象现在这种生活!说真的,现在是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候。”

蔬菜大棚里村民务工场景蔬菜大棚里村民务工场景

  初心+责任 提供坚实蔬菜保障

  除了随处可见的“黑科技”外,温室大棚中各类蔬菜油绿发亮、长势喜人。

  作为天津市蔬菜保供基地,自2020年疫情开始,天民田园整合了500余亩大棚,不间断种植各类叶菜,日供应各类蔬菜约2万斤,通过直供和客商采购的方式为武清区甚至京津百姓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蔬菜。

  2022年初,天津全力迎战奥密克戎,无数志愿者驰援津南、勇敢参战。天民田园为包括津南区在内的封管控区域捐赠蔬菜瓜果,短短数天捐赠蔬菜超过4000斤,有效保障了特殊时期京津两地蔬菜产品的市场供应。

  “一切只为从满足供给出发,为疫情防控做好保障工作,贡献一份力量。同时,我们严格检测消毒,织密安全防护网,特殊时期,更要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菜。”刘天民介绍说,目前仅种植蔬菜这一项,每亩地年收入就可达2至3万元,在确保市场供应的同时也可以为村集体创收。“接下来,天民田园将持续做好蔬菜生产供应保障工作,加大蔬菜种植力度,提升蔬菜上市数量。”

村庄街景村庄街景

  乡愁+惠民 宜居宜业内外兼修

  乡愁,存于青山绿水笼罩的袅袅炊烟,存于老宅深巷里的其乐融融,存于粜粮务村绿树成荫、河畅水清的自然环境中。道路平坦宽阔,红砖青瓦的民居整齐排列,村民庭院内芳香四溢、古朴雅致。

  “粜粮务村实施人居环境积分制,通过网格考核评优,奖励环境卫生突出户等方式,调动了村民自觉维护村庄环境的主动性、积极性;明确网格内保洁员职责任务,通过专人专岗、兼专结合的方式,确保垃圾清扫、收聚、转运等工作日产日清。”刘天民介绍说。

  近年来,村庄完成了美丽乡村建设提升改造,主次干道全部硬化,新建500平方米的村级活动广场,改造装修了文化活动室,建成“幸福大院”使得老人们“老有所养”。60岁以上老人重大节日,还能获得村合作社发放的慰问品。

  为了给村民提供方便、便捷、高效的全程服务,粜粮务村通过“1个党群服务中心+N个红色阵地”的模式,将幸福大院、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礼堂等红色阵地的各项功能和服务载体进行整合,形成一张完整的“网格”党建阵地版图。按照月月有计划、周周有活动的总体目标,通过群众喜闻乐见方式,组织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庭院、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传播正能量,弘扬时代新风。

连栋大棚远景连栋大棚远景

  漫步在粜粮务村,村中人们出入悠闲,生活富裕。既能感受到辽代古村落的古老底蕴,也能看到现代农村产业兴、农民富的美丽画卷。

  这个自京杭大运河开通后便是粮米交易之所的古代村落,不但在历史发展长河中有着一段繁华兴盛的经历,未来也将在乡村振兴中大显身手,释放出引领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