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教委获悉,本市多部门近日联合出台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七个方面28条主要建设任务。到2025年,本市将培养出一大批基础知识扎实、学术素养深厚、创新与实践能力突出的拔尖创新人才。到2035年,高校将成为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重要策源地,建成具有天津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强市。

  根据该意见,本市将推进学科专业调整,建设天津市高校学科大数据平台,实施顶尖学科培育计划,培育南开大学化学、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等一批顶尖学科。设“网络安全与数据智能”“区块链与人工智能”等一批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打通成果转移转化通道。

  优化考试招生制度,差异化扩大招生规模。全市研究生招生计划增量向“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领域,及公共卫生、重症救治等国家战略和民生领域急需相关领域倾斜。扩大麻醉、感染、重症、儿科研究生招生规模。力争到2025年,硕士专业学位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生招生总规模的2/3左右,博士专业学位招生数量大幅增加。“我们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完善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严格监管的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体系。优化硕士研究生初试科目和内容,复试考核权重一般不低于40%,加强学术学位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考查,综合评价考生考试成绩、专业素质、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学业表现等,择优录取。”市教委工作人员介绍。

  本市将强化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在智能科技、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等关键领域和CPU、基础软件、应用软件、集成电路、信息安全等细分领域,建设100个左右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围绕产业需求设立“服务产业研究生工作站”,建立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现代产业学院”或“产业研究院”;引导高校面向企事业单位和行业部门设立“产业教授”。

  此外,将健全内部质量管理体系。逐步建立学位论文评阅意见等公开制度,合理制定学位授予标准及相关科研成果要求。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大数据应用,完善预防和处置学术不端行为体系,坚持学术不端“零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