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17时05分,中医一附院国医堂门诊诊室内,赵强带着两名学生仍在紧张地忙碌着。问诊、施针、推拿、拔罐……几个病人看下来,豆大的汗珠从他的额头滑下来。这期间,他的手机铃声不时响起,全都是患者打来的咨询电话,“血压现在怎么样?”“最近是不是着凉了?”赵强耐心地指导着电话另一端的患者。

  前不久,赵强从中研院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主任调任为中医一附院副院长,上任后,他仍坚持门诊应诊。他说:“医生的天职是治病救人,绝不能让患者带着病痛等我。”赵强的学生一边向记者展示着应诊名单一边说:“每次门诊,赵老师都要加好多号,门诊结束后,还要再去处理行政工作。”从业三十年来,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是赵强的常态。因为推拿治疗的特殊性,他工作中的大部分时间都要站在患者身边或围着患者转,在十几平方米的诊室,一天就要走上上万步。

  在诊室的桌子上,记者看到一个微信二维码,赵强会提醒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或家属扫码加群。赵强告诉记者:“我的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他们跑趟医院不容易,建个微信群,方便日常叮嘱他们注意事项,有问题的时候也可以随时咨询我。”除了无私地为患者提供“场外指导”,赵强更注重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体验。在诊室里,他一边治疗一边跟患者唠家常,他说:“医者看病,看的是患病的人。患者带着躯体病痛来找你,难免也会带着不良情绪,这就需要医者懂得沟通的艺术。医技是根本,但还要有人文关怀。”

  从一名普通医师成长为一位中医专家,赵强始终坚持学习与创新。在中研院第一附属医院担任推拿科主任期间,他带领科室走创新之路,提出了“五体辨证、筋骨并重”的中医治疗骨关节病的新思路及“补益、通经、活血”的治疗法则,整合中医传统治疗方法,创立了以推拿为主的“综合单元疗法”以及关于骨关节病治疗及后期康复的“均衡理论”,使临床疗效明显提高。他创立的“按揉理筋拔伸手法”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首批中医特色诊疗项目,他还针对推拿科引进、推广针刀技术提出了“分层整体松解理论”。

  “全国先进工作者对我来说是荣誉,更是动力。作为一名中医人,我会继续深入钻研、开拓创新,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赵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