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诉人·事:道青,33岁,父母身体健康,母亲退休后被返聘,父亲还在职。所以在他眼中,不到60岁的父母一点也不老。他从来没想过父母病了怎么办,更不会去想如何面对父母的临终时刻。但是现在,父亲的一个决定,一下子就把这个话题摆到了他的眼前。父亲表示,如果将来自己病入膏肓,要走得有尊严,所以拒绝任何创伤性抢救和维持生命的治疗,并让他在保证书上签字,不会违背自己的意愿。父亲之所以突然提及此事,是因为前段时间在朋友圈刷屏的那则新闻——“台湾资深体育记者患绝症后接受安乐死”。父亲很认同这样的选择,所以希望他可以理解并尊重自己的决定。他明白父亲的用意,却害怕自己到时候做不到。

  总感觉父母还不老 很多事都没想过

  现在很多人对自己的年龄无感,我们单位有些女同事就这样,三四十岁了还有一颗少女心。其实这样挺好的,因为我也这样,虽然三十多岁了,却总觉得自己是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这种“错觉”也延伸到了我爸妈身上。我妈去年退的休,接着就被返聘了。我爸还得再干两年才到退休年龄,有时候六日还加班,弄得比我还忙。最让我骄傲的一点是,我爸妈的身体都特棒,我爸年轻的时候是打篮球出身,阴错阳差没进专业队。我妈生完我之后身体不好,后来坚持锻炼,现在每星期都游泳、打羽毛球,身材挺拔,完全不像一个快60岁的人。正是这些让我产生了“错觉”,总认为他们还年轻。所以,关于生老病死的事情,我几乎从来也没想过。身边很多同龄人要定期给父母拿药,陪着做各种检查,甚至经常因为他们住院而请假……我觉得这些事情都离我很远。

  如果不是我爸那天拿出来一份保证书让我签字,这种无忧无虑的日子,我也许还要一直过下去。看到保证书的内容,我吓了一跳,第一反应是我爸得了绝症,马上就要离开我了,才会写这个。直到我爸使劲儿拍了拍我的肩膀,我才回过神儿来。我爸告诉我他没病,写这个完全是有感而发,并且经过了深思熟虑。原来我爸是看了前两天那则新闻,一个台湾人,曾经是很有名的体育记者,患癌多年备受折磨,最后选择去瑞士接受安乐死。然后我爸就希望,自己到了最后时刻也可以体面地离开,让我答应他,不做任何创伤性的抢救和维持生命的治疗。

  父亲深谈生老病死 我仍然不愿面对

  那个在朋友圈刷屏的新闻我也看了,不过没点进去看视频。新闻里说,主人公向工作人员请教应该怎么把安乐死的药喝下去,并且最后安静地在儿子怀中离开人世。这样的画面,我真的不敢看。我也没想到这件事会对我爸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不过我爸的这个决定,倒是很符合他本人的性格。我爸是个特别注重仪表的人,好多男人的“臭”毛病,在他这里根本不存在。我爸总说,一个人,什么时候都要得体,说话办事得体,衣着打扮也要得体,这是对自己和别人最大的尊重。所以如果真有那一天,让我爸浑身插满管子躺在病床上等人伺候,甚至大小便都在床上解决,根本就无法想象,那可能比疾病本身还让他痛不欲生。那天我爸特别提到了一句话——没有痛快活过的人最怕死。我爸说自己活了五十多年,苦也吃了福也享了,人生该经历的也都经历了,就算现在离开,也一点都不觉得遗憾。所以他宁可痛快地告别,也不愿意痛苦地活着。我爸等于是跟我交心了,说了很多以前没说过的话。在我的记忆里,我们爷俩儿从来也没这么深谈过。没想到第一次深谈,就触及到了生死这个又大又沉重的命题。我明白我爸的意思,他是想让我理解他、尊重他。我爸还安慰我,不要怕他离开我,一个人在世上真正地离开不是死去,而是再也没有人记得。只要我还记得他,他就一直在我的生命里。

  突然间被灌输了这么多关于生死的话题,我有些难以“消化”。说是不愿意面对可能更准确,毕竟前一秒我还在为父母身体健康心态年轻而沾沾自喜,后一秒就要面对灵魂的拷问——这个字,到底签还是不签?其实我知道,这份保证书没有任何法律效力,即便我签了,日后照样可以“反悔”。只是我不愿意欺骗我爸,更不愿意欺骗自己。

  真到了那一天 我不知应该如何抉择

  我承认自己和绝大多数子女一样,在最后的决断时刻可能没办法决断,而是坚持让大夫不惜一切代价去挽救父母的生命。哪怕知道父母会遭受折磨,会活得没有质量,却仍然抱着万分之一的希望,想让父母活下来。就算我爸和我谈了那么多,我也不能保证日后会按照他的要求去做。难道要我眼睁睁看着我爸在我面前死去,而不做一丝努力和争取吗?也看过类似的文章,就是奉劝为人子女者,不要为了成全自己的孝心,不要为了做别人眼中的孝子,而用父母的尊严和痛苦去赌。他们说得也许有道理,可是给我感觉总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身为子女,不就是要在父母的最后时刻拼尽全力吗?如果什么都不做,将来后悔都没地方哭去。但是我也明白,那些创伤性的抢救,比如把气管切开,比如插呼吸机,比如引流……对病人而言是非常煎熬的,而依靠仪器来维持的生命也已经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这是最让人纠结的,我说服不了自己,我面对不了抉择。

  这些话我没有和我爸说,因为关于孝顺的问题,他也有自己的观点。子女孝不孝顺,外人自然没有发言权,其实子女说了也不算数。只有父母能评价,而评价的依据是,子女是不是理解自己、尊重自己。所以我爸是肯定希望我能在保证书上签字的,并且到时候说到做到,这样的我才是他眼中的孝顺儿子。最近我的脑子很乱,暂时还理不出一个头绪,给不了一个答案。保证书一直放在桌子上,每次看到我都会默念,爸爸,也许我不会签字,如果真有那一天,无论我做什么选择,都请相信我的初衷是因为爱,因为不舍。

  [来言·去语]

  舒阳:你父亲活得很通透了。

  道青:我不否认我爸的想法非常与时俱进,他说自己这样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想日后给我添麻烦。可问题是,我过不了自己心里这关。

  舒阳:为人子女,的确很难在这件事情上说服自己。

  道青:我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自己一旦做了那样的决定,日后会后悔。

  舒阳:其实不管作何选择,都有后悔的可能性,因为世事难料,也不可能都尽如人意。我们能做的,是看怎么选可以多一些把握、少一些后悔。

  道青:真希望爸爸妈妈可以无疾而终,他们不遭罪,我也不痛苦。

  舒阳:是啊,那是一个家最大的福气。

  道青:所以那个字我还是不要签了。

  舒阳:其实保证书不重要,签不签字也不重要。通过这件事,你们父子俩对于生死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明白了彼此的心意,不失为一种收获。

  [舒阳随感·人生考题]

  生老病死是人生规律,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学会接受。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话,说得没错。只是面对亲人,尤其是父母双亲的最后时刻,看着病床上的他们,谁都会犹豫。要不要把所有的办法都用上,去换取奇迹的出现,哪怕知道父母会因此而备受痛苦?我们总是幻想,也许忍过了这一遭,就会好起来。我们总是希望,可以抓住最后的救命稻草。所以这样的争论,永远也没有正确答案。这是一道人生的考题,答案在每个人心里,并且因人而异。能做到问心无愧的子女很多,能做到落子无悔的,又有几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