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天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根据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安排,2019年下半年以来,本市起草编制《制造业规划》,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
“十三五”成效
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6.1%,比“十二五”末提高8.6个百分点;产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原型机等一批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达到68家,位居全国重点城市第3名;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6%,一汽大众华北基地、空客A330等项目竣工投产;智能制造深入推进:设立百亿元智能制造财政专项资金,创建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02家,建成5G基站2.4万个,移动宽带、固定宽带下载速率均跃居全国第3位;产业布局不断优化:“两带集聚、多极带动、周边辐射”的产业空间布局基本形成,“钢铁围城”基本破解,“园区围城”治理基本完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
“十四五”目标
“十四五”时期,天津将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着力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到2025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5%,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40%,基本建成研发制造能力强大、产业价值链高端、辐射带动作用显著的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
建设重点方向
发展智能科技产业: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和全国一流5G城市;壮大新兴产业:培育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等产业,成为国内领先的生物医药研发转化基地。新能源产业,打造全国新能源产业高地。新材料产业,建成国内一流新材料产业基地;做强优势产业:打造海洋装备集群,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装备产业示范基地。打造全国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车高地。推动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烯烃深加工、高端精细及专用化学品,拉长产业链,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航空航天产业发展飞机配套、无人机、火箭和航天器等领域,形成具有国际先进研发制造水平的航空航天产业集群;提升传统产业:打造高端板材、高端无缝管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同时,焕发“老字号”品牌活力,培育一批国际知名的天津制造品牌。
优化空间布局
在总体布局方面,着力构建形成“两带集聚、双城优化、智谷升级、组团联动”的市域产业空间结构。在各区布局方面,按照全市总体布局,结合各自资源禀赋,布局主导产业,推动产业协同联动、集聚发展。其中,滨海新区各功能区集中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心城区大力发展互联网、云计算、数字文化创意等都市型产业。环城四区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集成电路、智能网联车等新兴产业。外围五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新能源等高端产业。
细化具体措施
重点实施七大专项行动:产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面,构建以信创产业为主攻方向、以生物产业和高端装备为重点的“一主两翼”产业创新格局;产业链现代化攻坚行动方面,重点培育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生物医药、新能源等10条以上产业链;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行动方面,推动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突破500个,实现5G网络室内空间区域深度覆盖;优质企业梯度培育行动:力争培育市级领航企业10家,累计培育市级单项冠军100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绿色制造转型升级行动方面,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国家级绿色制造示范单位达到200家;天津制造品牌提升行动方面,打造一批管理创新标杆示范企业,不断提升品牌价值;产业协同开放推进行动方面,深化京津冀产业协同,联手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全球布局。
各部门分工明确
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畅通融合,提出到2023年,本市产业链规模效应初步显现,带动重点产业规模达到1.3万亿元,形成产业链安全高效、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打造形成若干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链;市科技局将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不断优化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市级平台布局,努力构建全国一流产业创新生态;市人社局在“十四五”期间,将聚焦服务十大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建设,精心做好人才引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