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市民政局立足保民生,在兜底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方面的力度持续“加码”升级。

  日前,市民政局在全市组织开展了天津民政“筑基”工程──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生活质量提升项目,切实加强对特困供养人员和重病重残人员等弱势群体的照料服务,部署开展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专项治理工作,做到“平时有人照应、生病有人看护”,进一步增强特困人员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城乡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是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法定义务能力的城乡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目前,全市共有分散供养特困人员11765人,其中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2069人,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1843人。这类人生活能力极差,是最困难、最脆弱的人群,是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之底。加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的照料服务工作,是解决特困人员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的重要举措,也是弥补我市社会救助体系短板的迫切需要。

  走访调研  摸清底数

  为充分了解掌握特困人员的生活状况,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松林、副局长刘丽红带队赴蓟州、宁河、西青等区,深入特困人员家中走访,召开座谈会,听取基层工作人员情况介绍。要求加大主动发现力度,扩大救助政策宣传,让困难群众知晓政策、求助有门,把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心关爱落到实处,确保政策落实到最后一米。市民政局救助处组织工作人员对全市特困人员进行了集中走访,广泛收集情况,进一步明确特困人员提高服务工作质量方向,确保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注重顶层设计  完善服务管理标准

  根据走访调研成果,市民政局从完善特困人员照料服务标准,落实照料和监督工作职责角度出发,制定印发了《天津市民政局关于加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下发了《天津市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工作指引(试行)》,召开了全市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生活质量提升项目布置会,要求各区民政部门广泛开展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生活照料情况入户排查,认真学习贯彻《指引》,全面落实分散供养人员“四有”(有照料协议、有服务标准与标识、有定期探访记录、有应急预案)工作要求,推行特困人员照料服务卡制度,强化各项保障措施。夯实各级责任主体,规范照料服务内容,细化资金筹集渠道,明确后期的监管方式,不断提高特困人员生活质量,持续改善和提升生活环境。

  狠抓落实  持续用力推动

  各区民政局按照市民政局工作要求,迅速行动起来,相继制定了符合各区实际的实施方案,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动员部署会,组织乡镇(街道)和村(居)委会工作人员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进行逐一入户摸排。

  宝坻区在走访摸排时,为每户拍10张照片,包括墙面、地面、电路、厕所、厨房等,用以反映特困人员家庭情况和起居生活环境;滨海新区能够科学合理确定供养方式,对委托照料人不能尽到照料责任的分散特困人员,能够及时变更供养方式,经过摸排,将有集中供养意愿的11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就近安置到区级养老机构进行集中供养;河北区月牙河街道办事处、靖江西里社区工作人员到河北省深州市唐奉镇东浦村异地探访特困人员李某某,详细了解其生活状况和需求,并积极与居住地民政局做好沟通对接;武清区在落实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四有”要求上大胆作为,结合本区实际制定了《武清区特困人员委托照料协议》和《安全管理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处置负责人、工作部门、工作流程,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处置及时、到位;北辰区加大对高龄、重病、重残、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关注力度,建立重点群体工作台账46份。目前,全市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入户摸排工作已经进展过半,成果初显。

  下一步,市民政局将持续加强对照料服务工作的日常监管力度,把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委托照料服务落实情况纳入社会救助工作绩效考核指标,增加评分权重,将考核结果与社会救助工作经费补助资金挂钩,并将委托第三方对全市照料服务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明察暗访,暗访结果将在全市进行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