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下,广袤的草场、清澈的河水、多彩的花朵、飞翔的鸟儿……位于河北承德的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里一片静谧的田园景象。

  眼前的一切正是崔淑军希望的模样,为了这座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他付出了5年多的心血。

  和村民做朋友

  小滦河源于塞罕坝茂密的森林中,系滦河最大支流,它宛若灵动的玉带,潆洄御道口镇,但是,常年的放牧污染、周边环境的破坏,小滦河水变得污浊不清、水域渐少。

  2013年,国家林业局批准建设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小滦河开始了它的蜕变。根据规划,公园总面积3755亩,湿地率70%,它将承担起涵养京津冀水源地、阻止浑善达克沙地南移、维护坝上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任务。

  2014年,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开始建设,围场林业和草原局湿地保护中心主任崔淑军成为了项目实施的负责人。

  “刚开始来的时候,这里太荒凉了,不是人待的地方,小滦河就是一条小水洼,水也不清澈。”崔淑军依然记得这里以前的样子。

  曾经,这里是御道口镇御道口村村民耕种放牧的地方,御道口村有200多户村民,除了破旧的民房,到处是耕地和荒芜的草场,村民世世代代靠耕种、种地放牧为生,百姓们为了喂养牲畜随时打草放牧,对草场的破坏很严重,牛羊的粪便污染更是对小滦河造成了致命的影响。

  流转农民耕地、禁牧舍饲是小滦河湿地公园建设的第一道难关。“当地的村民没有保护环境的意识,要把他们的耕地租用过来,限制他们放牧的区域,很多百姓都不同意。”此前,政府相关部门想说动当地百姓出租耕地均告失败,崔淑军顶着压力开始做农民的工作。

  崔淑军家住县城,每天一早,他从县城驱车近两个小时到达村里,挨家挨户和村民聊天,先和村民“交朋友”。

  53岁的秦玉林是御道口村七号的村民,他家有5口人,20多亩耕地,最多的时候养了50多头牛,“这里的土地沙化,不好种,只能种玉米,一年也挣不了1万块。”

  秦玉林出过车祸,右腿膝盖以下被截肢,干起农活来更加吃力。崔淑军为他算了一笔账:土地租金每亩每年500元,他家可以得到每年1万元左右的租金,湿地公园建成后,还可以为村民提供一些工作机会,每个月还会有固定收入。

  让秦玉林更有感触的是,世世代代中,这里终日尘土飞扬,“天天像刮沙尘暴一样,窗户边一层土,屋子里都能刮进来。”秦玉林理解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考虑到家庭收入不会减少,答应租让土地。

  像和秦玉林一样,崔淑军和每个村民耐心沟通,“天天在村民家里泡着,得和他们打成一片,感动他们,扭转他们的思想。”

  经过半年的时间,崔淑军成功说服40多户村民,收租了250亩田地,解决了地的问题。

  共同的守候

  一条滦河水,津承两地情,小滦河水域是滦河流域的一部分,天津的水源保护地,如果得不到好的保护,水污染会对整个滦河水域造成影响。

  为进一步加快脱贫步伐,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天津市与围场共同谋划实施了小滦河水源地保护项目,东西部扶贫协作天津对口帮扶资金的注入,为湿地公园的建设提供了大力帮助。

  2017年开始,在天津帮扶下,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进入提速阶段。第二批2430亩耕地被成功流转,涉及农户105户,草场和被流转的耕地四周建起围栏,划归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区域,防止牲畜进入。

  过去,湿地公园所在区域遍布着小滦河的许多细小支流,它们大多互不连通,加上周边土质较差,大量丰沛的水源白白流失,围场林业局在区域内展开围堰蓄水,用人工手段把水源保存起来,同时打通各条支流,实现水系的连通。

  几年下来,不但水体得到了保育,水质清了,土质也有了持续性的改善,具备了形成湿地的基础条件。区域蓄水保水功能显著增强,有效弥补了地下水资源,在保证湿地公园周边及下游上万亩耕地用水的同时,每年还可向天津输送优质饮用水2亿多吨,通过湿地公园的净化,小滦河下游的水质已达到可饮用的二类标准。

  公园设立了保育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园内有蜿蜒多姿的小滦河、内涵丰富的文化广场、寓意深刻的主题雕塑、耳目一新的湿地博物馆、五彩斑斓的人工花海、一览无余的观景平台……

  2018年,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完成,该项目既承担了修复“华北水塔”、保护京津冀水源地、防止浑善达克沙地南移、维护坝上地区生物多样性这一重大的生态责任,又发展了全域旅游、造福一方百姓,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中国北方坝上地区湿地保护与恢复的成功典范。

  如今,这里的小滦河水域清澈明亮、茂密的林木遮挡住风沙的侵袭、广袤的草场绿意盎然,很多珍稀植物绽放,稀有鸟类归来……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改变了当地的环境,实现了以水源地保护和湿地恢复为主线,以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建设为目标,使水源地保护与公园建设相互融合的使命。

  每一天,崔淑军都在用脚步丈量湿地公园的每一寸土地,观察湿地公园每一天的变化。

  “哪块地方长什么草,哪种花什么时候能开,哪种鸟能来,我都知道。”近两年来,崔淑军找来植物和动物专家,经过调查,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动植物种类一年就增加了100多种,在公园里,崔淑军看见过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鹳,也看到过美丽的白天鹅……

  村民的顺口溜

  “草场流转获租金,就近打工挣薪金,售卖经营赚现金”……现在,秦玉林是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的一名门卫,他口中念着的,是村民都熟知的一句顺口溜。

  2018年,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建成,崔淑军找到秦玉林,让他成为了湿地公园的一名门卫,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

  秦玉林家还有部分没有流转的土地,随着小滦河水量的增加和水质的改善,使周边和下游的耕地得到有效灌溉,马铃薯、玉米等单位产量大幅提高,亩均增收300元以上,此外,农户们还可以通过打草直接增加收入,秦玉林一家的收入比之前多了一倍多。

  “干门卫不累,公园还给我配了摩托车,比种地清闲多了。” 秦玉林对目前的生活状态很满意,几年前他为儿子结婚借了10多万元的外债,今年都还清了,家中还新买了一台液晶电视。

  土地流转之后,由村民变成公园工作人员,不只是秦玉林一个。

  65岁的王金岭是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的保洁员,以前,他靠着30多亩田地维持一家4口人的生活,常年的劳累,使他患上了腰间盘突出,“走路得扶墙,走不了十几步就得坐下。”

  王金岭家的部分土地被流转后,成为了湿地公园的一部分,王金岭也得到了一份工作,每年6月到10月,他只需要工作4个月,每个月收入2400元左右。

  和耕种的辛劳相比,保洁员的工作让王金岭觉得很轻松,干了三年保洁员,他的腰间盘突出竟然痊愈了。

  小滦河湿地公园建成后,王金岭发现外地的游客多了,他把家中的5间房子改成了农家院,老伴为游客做饭和打扫,也成为了不错的家庭增收渠道。

  崔淑军介绍,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由于旅游环境的改善和游客数量的大幅增加,御道口村新建民宿42户,该村2019年旅游住宿收入达到70余万元,公园还无偿为村民建设30个售卖亭,通过旅游商品售卖,御道口村村民平均每户年增加收入2.4万元。

  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平台,草场流转给了村民固定的收入,公园的建设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促成当地民宿、售卖经济的发展,村民们说,有了湿地公园,让他们有了进钱之道……

  如今的御道口村铺上了柏油马路,村民家的外延被统一翻新,街道安装了路灯,80%的村民家盖了新房……

  “以前到围场的旅客经过这里从不停留,现在第一站就来这里游玩,这里的环境好了,村民生活也好了。”在湿地公园工作了5年,崔淑军对这里一草一木都有了感情,看到小滦河的化茧成蝶,崔淑军说,一切都是值得的。( 海河传媒中心记者 劳韵霏 摄影 蒲永河 发自承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