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待命,累但值得”── 记和平区新兴街公共安全办公室工作人员王玉川的战“疫”故事

  本报记者 李国惠

  “小王,还有饭吗?又来了两位隔离人员。”刚刚在隔离点送完一圈饭,正准备拿起碗筷,和平区新兴街公共安全办公室工作人员王玉川突然接到电话,看看周围,饭菜可丁可卯,都被领完了。

  “您稍等。”他挂断电话,赶忙把自己那份还没动的饭菜收拾起来送了过去,回来后他泡了碗方便面。在和平区第八观察隔离点,王玉川负责订饭,“每天基本上都是最后一个吃,但不能让大伙儿饿肚子。”

  “我一定要回天津参加战‘疫’”

  “昨天,国家帮助了我,今天,我要报效国家。”王玉川说,“去年,从黄土高原上的贫困山村来到九河下梢的天津卫,是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改变了我的命运。党给予我一次这么好的机会,让我在人生道路上继续向前,现在是我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新兴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楠介绍,根据《天津市和平区对口帮扶甘肃省会宁县2019年合作协议》,2019年8月,和平区面向会宁县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王玉川考入新兴街公共安全办公室。

  正月初一深夜,正在老家甘肃会宁县刘家寨子镇后湾村探亲的王玉川,得知市委、市政府发出《紧急通知》,要求所有公务人员尽快返回工作岗位。当时,他只有一个念头:“我一定要回天津参加战‘疫’!”

  “你现在是政府的人,一定好好干,多为老百姓着想。”与共和国同龄的奶奶,拉着他的手一遍遍嘱咐。父亲一年到头在外打工,头天晚上刚赶回来团圆,没想到刚见面就要分开。母亲则一言不发,默默擦着泪水。

  大年初二,大雪纷飞,因为有疫情,通往镇上的车都停了。从后湾村到白银市只有一条路,168公里。到了白银,就能坐大巴车到兰州,再坐火车到中川机场,然后,坐飞机到天津。疫情万分紧急,不容片刻耽搁,27岁的王玉川心想,就算走,也要走到白银去。

  抱着这个信念,他没带行李,一早就沿着盘山公路,在冰天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山下走。这一走,就是4个多小时,他没回过一次头,他的人生道理就这么简单:“往前走,准没错。”

  “走出20多公里路后,才拦到一辆过路的面包车,谁知半道上车还爆胎了,我又帮着司机一起换轮胎,到白银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王玉川说。当天他找了一家小旅店住下,转天又坐最早的一趟大巴车赶往兰州,大年初三晚上11点多,终于到了天津,转天早上8点,王玉川准时参加了新兴街疫情防控工作誓师大会。

  “我觉得所有汗水都没有白流”

  疫情当前,使命在肩。张贴疫情宣传页、挂横幅、走访排查返津人员……回津后,他没有耽搁一天,又投入到紧张的社区战“疫”中。得知和平区第八观察隔离点需要人员值守,他第一时间报名。截至3月10日,王玉川已经驻守了33天,这里共收住了200名隔离人员,其中135人已经解除隔离,安全回家。

  “红区”“黄区”“绿区”,隔离点的178个房间被划分为三个区,他来来回回走了很多遍,房间分布图也记在了脑子里。

  “每天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进‘红区’4次,三次送饭菜、一次收垃圾。最多时送了42桶水,收了17袋垃圾,5个大垃圾桶都装不下了。”往往一次下来,就得两个多小时,每次都是大汗淋漓。

  大学时,王玉川学的是酒店管理专业,准确及时掌握房态、制作房卡,减少隔离人员滞留时间,以最快速度办理入住,避免交叉感染,专业知识帮了他不少忙。“这不,我还做了一个系统,可以通过微信扫码在线登记体温,登记册是为没有手机的人准备的。”他说,有时候半夜有隔离人员入住,有时候隔离点留观人员打电话寻求帮助,“别人轮流值岗,一天工作12个小时,我日夜在岗,24小时随时待命。”

  “累吗?”当记者问及此事,他说:“累,但值得。有个外地返津的隔离人员,刚开始比较抵触,我们讲解了好半天,他终于慢慢接受了。入驻14天后,他们一家解除隔离,临走时,向我们深深鞠了一躬。那一刻,我觉得所有汗水都没有白流。”

  “我也想成为这样的共产党员”

  “在疫情防控一线,在攻坚决战之时,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2月18日,王玉川递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

  “我们隔离点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抽调来的人都是党员,只有我一个群众,更得向党组织靠拢。”说着,他挠了挠头,露出西北人特有的实诚劲儿,“我从小在革命老区长大,听说过很多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汶川大地震时,我正在上大学,看着很多党员冲锋在前,感触很深。如今,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许许多多共产党员同样冲锋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筑起了一道坚固的生命防线,让党旗在防控第一线高高飘扬。我也想成为这样的共产党员。”

  逆行而上,无所畏惧。“我是最熟悉酒店的人,每次都会带着轮班的卫生院大夫、社区民警等熟悉环境。”他笃定地说,“疫情不退,我不退!我会继续坚守岗位,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的宣传员、战斗员、保障员。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很快就会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