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生态环境部到新区开展入海排污口三级排查工作,18位环保技术专家组成攻坚小分队,按照“有口皆查、应查尽查”的原则,在此前一、二级排查的基础上开展三级排查。这18位专家分别来自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和生态环境部海河流域北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此次排查期间,专家们的足迹遍及排污口分布的重点区域,如工业集聚区、人口聚集区、港口码头区等,以及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域,每人每日徒步1.5万到2万余步,既用脚步丈量,又用无人机等设备辅助,进行地毯式排查,查缺补漏,为渤海综合治理找病根、出清单。连日来,记者跟随工作组相继在新城镇、海滨街、南港工业区等区域进行排查。

  全面查清向渤海排污的“口子”

  渤海综合治理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概括为“查、测、溯、治”四项任务,排查阶段就是针对排查范围内的“口子”,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无人船航测等手段进行全面登记。本报记者了解到,与6月份的二级排查相比,三级排查主要目的在于查漏补缺,是“精准”“攻坚”排查。“精准”是因为三级排查是在一、二级排查基础上,把一、二级排查结果与当地工业集聚区、人口聚集区、港口码头区等进行对比分析,行成排查“热点区域”;“攻坚”是因为三级排查的人员主要是直属单位的环保技术骨干,配备了更多的高精尖设备助力排污口排查,如无人船、水下机器人、无人机等。通过一、二级排查,加上这次的三级排查,全面摸清向渤海排污的口子。

  10月22日,记者跟随新城镇的排查工作组来到某企业厂区内进行排查。“在二级排查中,这里被登记为排口,但只有一张出水口的照片,为准确判定其排口性质,再次现场核查,补齐排口的资料。”工作人员介绍。经过走访核实,确定为企业排放口。

  随后,工作组在APP点位导航指引下到达位于湖边旱厕的角落,现场道路狭窄难行,似乎是一条死路,工作组专家扶住周围的挡板,小心翼翼地挪动到前方的小路,对疑似点位进行核实确认,最终该点位确认是一个钓台,并非排口。

  确保排口全面登记

  10月23日一早,记者跟随工作组来到滨海新区南港工业区大港油田供水公司东二排涝站附近。卫星影像上该点位是两条水流交汇之处。工作组介绍,这里两条水流交汇,且水流汇合前有修建的闸坝,因此,不能仅登记汇合后的东二排涝渠,还应将有闸坝的水流进行登记。最终,工作组将汇入东二排涝渠的水流闸坝作为新增排口进行登记。

  记者在现场看到,东二排涝站还有两根黑色的大管子,出水端有橡胶塞封闭,而10米内的道路下同样有几条白色水泥管。

  看起来非常相似的形态,是否都要登记为排口呢?工作组介绍说,这里面可大有不同。排涝站的黑管子是泵站排水,而道路下的白色管子是为修路而设置的水流过桥涵洞,其作用是保障路两边的水系连通,因此该道路涵洞是不登记为排口的。对二级排查中排口分布点位稀疏的区域,通过再次梳理卫星影像并现场核实,确保重点区域排口的全面登记也是本次排查的重要任务之一。工作组走访核实后通过APP一一登记。三级排查期间,对于一些无法到达的疑似点位,无人机就派上了大用场。

  10月23日下午,记者跟随工作组在南港工业区继续进行排查。

  “卫星影像显示这里是湿地,是排查工作的重点区、敏感区,需要进行再次排查核实,确保排口的全面登记。”工作组介绍说。然而,海防路的排查现场有高高的围网隔开,导致无法徒步到达。工作人员再次“请”出了无人机,经航拍后确定为排口的,立即在现场通过APP进行登记,编辑名称、照片,备注文字说明等。为了准确、全面登记排口信息,需对排口基本形态特征、位置、周边环境特征等信息进行录入,也可上传现场视频。

  “排查登记离不开新区支持”

  经过几天的排查,工作组普遍反映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规划水平高,基础设施建设施工规范性强,新区各级各相关部门提供的区域雨水管网、污水管网清晰明了,对三级排查工作的顺利实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以东疆保税港区为例,管委会在现场排查期间,提供了详实的雨、污水管网布设、排口分布等信息,为快速、准确定位排口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支持。”

  另外,在三级排查期间,工作组也发现,新区各级政府部门开展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力度很大,有些二级排查时发现的非法排口,在三级排查时已经拆除不见。通过排查工作,推动“疑难杂症”等问题的解决,形成合力,推动天津市渤海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来源:滨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