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宁公园纪念碑及碑底简介 孙立伟 摄

  北宁公园内有一座叠翠山,山上耸立着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这是天津市区现存为数不多的革命烈士纪念碑。记者在现场看到,人工造景的叠翠山周围是荷塘湖水,约十几米高的山坡松柏环绕,纪念碑位于正中的位置,碑身正面铭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许多游人拾阶登上纪念碑的基座,在此可以俯瞰大半个北宁公园。

  碑的底部只有简单的介绍:“此碑为纪念解放天津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于1949年建立,1977年重建。敬蒙郭沫若同志手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即便是公园工作人员,也不清楚这座纪念碑初建时的具体细节。

  记者查阅1949年创刊初期的《天津日报》,对这座纪念碑有了一些认知。1949年1月到2月期间,哈尔滨铁路局铁路工务段技术主任傅昌武、人民解放军某部工兵一连排长张焕文、战士孙德全,为抢修铁路扫除地雷,在归程压道车上因地雷爆炸牺牲。在平津战役中,津浦大厂工人共产党员王德发向我军传送信号而牺牲。工人郭书文在新河采车场附近抢修铁路信号灯,踏触地雷因公殉职。另有16位铁路职工在战争中牺牲。

  1949年2月,铁路局在宁园礼堂举行追悼大会,沉痛悼念这些牺牲的英雄。共有900名死难者家属及各单位代表参加大会。铁道职工工作组文工队奏起哀乐,全体起立向烈士灵位致敬默悼,主祭人、铁路局副局长张国坚朗读祭文。

  随后,华北总工会筹委会天津办事处、铁道职工工作组、军队及伤员代表等致词,并由死难者家属致答词。职工工作组临时动议,为申援2月17日上海交通汽车公司被杀害的三位工友,大会通电表示慰问,获得一致同意。最后大会决议,为纪念烈士,将在宁园内建碑以志永恒。这就是这座纪念碑的由来。

  纪念碑选址北宁公园,是因为该公园当时归属于铁路局。1906年,直隶工艺总局总办周学熙在天津总站(今天津北站)附近创办种植园,1931年,北宁铁路局投资扩建种植园,将毗邻的河北第一博物院和天津总站的空地划入公园,总面积扩至400亩,园内游廊曲径,花木亭阁,山水相间,可以泛舟嬉戏,登高望远。并建有礼堂、图书馆、影剧院、游泳池,园东北部还有动物饲养区及水族馆,取诸葛武侯“宁静以致远”之语,命名为“宁园”。抗战期间,公园被日军占据。

  1949年,北宁公园纪念碑建成后,每到清明时节,全市各中小学都组织为烈士扫墓,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这里,为烈士献上朵朵白花。到上世纪90年代,在清明期间,北宁影院每年都要从市电影公司精选优秀国产故事片,为前来扫墓的青少年学生放映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这是几代天津人的集体记忆。2010年北宁公园改造,再现了历史名园风貌,其中标志性建筑予以保留,这座纪念碑也修复如新。

  小资料

  北宁公园

  北宁公园是天津历史最久的公园之一,也是华北名园。袁世凯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在天津推行新政,规划筹建“河北新区”,1906年委派直隶工艺总局总办周学熙创办种植园,旨在发展机械化农业、改良土壤、引进农作物新品种,直隶农事第一试验场、农艺研究会、北洋气象观测站皆设在园内。这是北宁公园的前身。

  1931年,北宁铁路局出资买下种植园,在园内新建了长廊、楼阁、礼堂,改造成铁路职工公园,命名为“宁园”。园林设计结合了江南园林和北京颐和园、北海的特点,叠石为山,栽植花木,畜养鸟兽,既有山水之胜,又有田园情趣,是天津当时最好的公共园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宁公园重新修整,面积达到57.87公顷,其中水面18公顷,造型各异的小桥横架河岸,曲折迂回的长廊将亭榭楼台馆阁连为一体,又新建了舒云台、畅观楼、致远塔、电影院等,与水上公园、西沽公园、人民公园并称天津四大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