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年中大促再次掀起一波“买买买”热潮,而直播卖货更是成为推波助澜的新兴方式,但光鲜的直播背后,问题产品退货难、投诉难,跟着主播“买买买”并非毫无风险。

  不便宜没好货

  在流量变现的助推下,抖音、快手等拥有大量受众的视频平台均开设了自己的购物平台,或与其他电商平台合作,在视频中直接贴入购物链接。

  网红主播推荐好用的产品,消费者观看视频后可以一键下单,相比于这样顺畅、轻松的购物流程,消费者在需要售后服务时却总是坎坷颇多。

  网友晓晓关注了一名拥有300余万粉丝的主播,今年5月她在主播推荐下买了两双运动鞋。“结果收到货后发现质量特别差,鞋底鼓着大包,和视频里的完全不同。”晓晓说,自己联系了卖家,却被告知不属于质量问题,不予退换。

  她去该主播的视频下留言希望警示其他网友,却发现自己很快被主播屏蔽,无法发言。

  此外,一些视频平台的网上商城没有评论界面,只有“晒单”选项。有的平台连搜索功能也没有,消费者无法在平台内对同类商品进行搜索对比。大学生小杨表示,自己的爸爸在主播推荐下,花了68元买了张瓷砖贴纸,而淘宝上同类产品只要7.9元一张。

  消费者面临好多“坑”

  依靠社交属性和直播形式,短视频平台上的电商发展迅速。不过,看似更加亲切直接的售货方式,却存在诸多问题。

  售后服务堪忧。由于平台缺乏对售货商家的有效监管,不少商家并不按照电商有关规定执行退换货政策,售后服务态度恶劣。

  虚假宣传横行。很多消费者投诉,他们在短视频平台上购买的商品与视频直播中的产品严重不符,商家虚假宣传成为“常规操作”。

  价格信息不对称。业内人士表示,这类电商青睐那些对网上购物不太熟悉的群体,他们缺少对比同类商品和比价的意识,只要产品看起来新奇实用就会产生购买欲望,而部分商户定价可以做到大型电商平台的2—3倍,利润空间极大。

  权益受损维权难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提示,消费者通过抖音、快手这些直播平台上购买商品,建议首先查看对方的公示信息,查看其是否有营业执照,如果平台没有公示商家营业执照,建议尽量不要购买其商品或服务。否则自身权益受损后,很难依法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