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烦恼,旧衣服,甚至是没怎么穿过只因款式不新潮而不想再穿的衣服咋处置?扔了可惜,留着无用还占空间,于是,有人想到可以将其捐赠给身边或远方贫困的人,较新的可以穿,太旧的也可以布料再利用,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而近几年,各个城市的居民小区里,都安装了打着“慈善”“公益”等名义的捐衣箱,这种既方便又环保的回收捐赠方式,获得了不少人的认可。
然而,近日的一则暗访视频,却激起轩然大波。有记者走访山东本地几家衣服回收公司,发现本该捐往灾区的衣物,“质量好的出口去非洲”,质量次的一大包衣服卖20块钱,拉链纽扣剪下来成吨卖。一名工作人员还跟记者说:“暴利啊兄弟!”啊?啥?咦?自己捐出去的衣服,竟被黑心商家打着公益和环保的旗号倒卖,牟取暴利,真是令人大跌眼镜。其实,之前就有多起报道,剧情雷同,俨然成了产业链。
公众很愤怒,后果很严重。不只是几家黑心商家欺骗愚弄公众爱心,问题还在于,被伤害的公众因此会产生对慈善公益的不信任,爱心受挫,热情消减,让那些真正要做环保、献爱心的公益组织受连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的现实悲剧,可能会上演。而从之前,一些地方曝出的问题来看,某些衣服回收公司根本没在当地民政局备案,公司办公地址不明,联系电话都无法接通或者不接,仅是在小区安置一个或几个捐衣箱,就堂而皇之地搞起回收。面对这种鱼龙混杂的乱象,有关部门应依据《慈善法》,肩负起甄别、清理的责任,该取缔的取缔,该追究法律责任的,追究法律责任。而对于有资质的公司,也要监督捐赠衣物的流向,并责令该类公司定期予以公示,从而打造专业化、组织化、规范化的捐助体系,呵护和培养公众的捐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