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在第111场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滨海新区副区长戴雷,介绍了滨海新区重大建设项目开复工情况。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滨海新区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以战时之举打响建设项目开复工攻坚战,集全区之力推动重点工程大干快上,用精准之策抓实项目疫情防控,打出“组合拳”,拼出“加速度”,全区一季度全面形成建设“春季攻势”,为实现全区全年既定发展目标“增力提速”。
截至目前,新区承担的全市重点工程开复工率100%;新区确定的100个重大项目开复工率100%;新区重点推动的462个项目开复工率100%;全区615个建设项目已累计开复工521个,总体开复工率为85%。
在推动建设项目开复工工作中,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精心抓实“三重”,分批分类有序复工。新区统筹制定全区建设项目开复工安排,分级分类有序推动。特别是集中优先推动“三类”重大项目,实现应开尽开、应复尽复。重大产业经济项目,包括京津合作示范区、天津超算中心新机房、中科曙光天津产业基地二期、A320机身系统总装、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装修工程等一批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包括新区轨道交通Z4线、B1线、滨石高速、西中环快速海河以南段、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等一批项目。重大民计民生项目,包括天津茱莉亚学院、核工业大学、滨海新区肿瘤医院、泰达实验学校西校区、渤龙湖体育健身中心、农民还迁房等一批项目。这些项目投资额高、承载力大、带动力强,将对我市和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精细落实“三化”,抓实项目疫情防控。新区把开复工项目绝对安全作为核心工作来抓,综合运用现代化、信息化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确保开复工项目防疫精准严格、不出问题。工地管理智慧化,实施工地智慧化管理、大数据应用,疫情期间建成投用“滨海新区建筑工地智慧化管理系统”,整体接入新区“智慧城市”总平台,实现进出工地人员实名制动态管理、项目常驻人员和临时人员全程追溯管控,实时数据通过新区网格化中心推送属地街道社区、联防联控。防疫体系标准化,落实全市工地疫情防控导则,探索建立具有新区特色的项目疫情防控“九步法”标准体系(一图、两案、三码、四隔、五通、六齐、七录、八员、九防),照单管理、拉单落实,确保可实操、可检查、可评价。人员配置梯队化,建立战时指挥体系,组建了180人的三级管理梯队(突击队、应急队、机动队),全部下沉到项目抓检查、促进度、解难题,不断一天、不落一项、不漏一人,目前已出动人员1.2万人次,检查、督查和服务项目5500个次,实现“一沉到底、扭住不放”。
精准破解“三难”,搭建政企对接平台。新区建立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生产企业、建设项目联动协同机制,共同应对建设项目开复工“三大难”。破解“返工返岗难”,提前组织储备、稳定建设队伍,制定施工人员“错峰返滨”方案,组建新区运输车队,安排“点对点”政府直达包车150部,到河北、山东等主要劳务输出地接回工人283批次、5476人,全区工地人员已回升至6.1万人。破解“物资原料难”,协调打通工地防疫物资供货渠道,建立政府应急储备,对80个亟需项目补给发放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疫物资。推动建筑业全产业链复工复产,全区445家“四上”建筑企业、48家商品混凝土企业复工率100%;梳理全市125家水泥、钢材、门窗等建材供应企业复产信息,精准推送到各开复工项目对接产能。破解“建设资金难”,拓宽建设资金渠道,政府投资与市场融资“双驱动”,积极做好政府专项债券支持项目申报工作,目前已储备申报了一批重大项目。
精致做好“三服”,打造暖心营商环境。当好项目建设“后援军”“服务队”,以效率对冲疫情影响。快速审批帮办服务,建设项目审批、备案一律“一网通办”,实行“不见面审批”,精简压缩环节,为150个项目提供审批帮办服务,办理建设手续。协调开通招投标专家库,以“一项一策”方式招标投标,为生态城丰田汽车招商项目等41个项目开辟招投标绿色通道。在线提级办理服务,建立项目开复工“你问我答、你提我办”机制,分区设立11部开复工热线电话,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开设3个项目开复工微信互动群,成员1254人,覆盖区指挥部、主管部门、属地街道、参建企业、项目人员,解答企业问题4300余个,重点问题提级办理、直通区长。现场上门对接服务,组建疫情防控和开复工专门服务组,到五大经开区、建设平台、重大项目等上门服务800余次,“面对面”沟通交流,“背靠背”解决难题,对开复工项目需求当场答复、就地协调、办快办好,累计解决企业项目难题2500余项。
下一步,新区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全力推动全区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坚决做到“两战”并重、双胜双赢!
(津云新闻记者张赫洋 侯沐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