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是发布年报的高峰时段,不过记者梳理发现,很多央企往年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天价招待费”却不见了踪影。以中国铁建为例,在2012年报中,中国铁建8.37亿元天价招待费曾引来一片关注,当时中国铁建承诺力争2013年业务招待费比上年下降10%以上。奇怪的是,记者翻遍中国铁建2013年年报,却不见招待费这一名目。
招待费的项目虽然隐去了,但“招待”的钱到底花在哪里了呢?据悉,央企们尽管不公布招待费,但近六成年报中的“其他”科目出现了明显增长,如中国铁建的“其他”一项从22.4亿元增加至32.26亿元,一年暴增了9.86亿元,增长44%。 [详细]
去年以8.37亿元排名第一的中国铁建,以及以7.8亿和3.42亿位列二、三位的中国交建和中国电建隐去了招待费一项。所以,地方国企上海建工以1.49亿元招待费“被第一”。但由于今年的第一在数据上缺乏“震撼力”,故而舆论并没有像去年那样揪着中国铁建不放。
一方面是“招待费”一项直接取消,另一方面则出现“其他”一项数据暴涨,这中间的数字游戏中,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相信明眼人都能明白。这样做的结果,不管如何,已经让舆论本身失去了炮轰的目标。既然不成为目标,这些国企的压力也就化解了。[详细]
senweiliang: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又不是一天两天了。
厚壁钢管:花样真多,这是游泳项目吗?
云游千山:三个字“你懂的”
hongqi:我干了二十年财务,我笑而不语。
cywlsl:就目前来讲,还真没见过不需要任何应酬交际就可以做成生意的。私企如此,国企同理,招待费合理开支是正常的。
堂吉伟德:公然的“隐而不报”行为,显然是约束和治理机制出现了问题,如何让“天价招待费”现出真身,需要一个制度性的解释,否则央企年报成“谜题”会让整个社会受伤。[详细]
“极致”恐怕是对部分央企和国企招待费从年报中消失最好的形容,当然这绝对不是一个褒义词。在去年的时候,中国铁建2012年业务招待费为8.37亿元,颠覆了很多人的常识,人们才知道招待可以花这么多钱。一年之后,中铁建“招待费”归零也颠覆了人的常识,原来企业也可以不在招待上花钱?
部分央企和上市公司自欺欺人式的遮掩是对公众的戏弄,也是对社会监督的蔑视,正如网友所言国有企业打着“企业”招牌花着公家的钱却没有像三公消费一样纳入公开的范围,真真让草民们内心不平啊。[详细]
央企与国资联系在一起,公众关注央企招待费的神秘消失,这自然是监督与知情权所需。更重要的,还离不开以下两个背景:一者,自去年中国铁建天价招待费事件后,加上中央八项规定、反四风等严格落实,2013年上市公司管理费用中的业务招待费下降明显。最新资料显示,1049家公司的业务招待费用,相比前一年下降6亿元,同比降幅10.9%。2013年招待费下降的公司为611家,占到1021家有可比数据企业总数的60%。这种“喜人”的下降,究竟是真实情况、抑或只是打扮出来的账面数字?
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对于招待费,上市公司披露的各家账务处理也不同,有的列支在管理费用之下,有的单列,还有的干脆不特别标注。如果是因为害怕被曝光而故意隐匿、直接清零,不仅会使得业务招待这一容易滋生腐败的空间变得更加隐蔽,对投资者或公众监督反而更加不利。[详细]
如今,为规避媒体和社会的关注,一些国企将业务招待费“清零”,这是一种反常现象。企业要生存发展,不可能不与外界交往,必有招待费支出,账面上反映出的数字却为零,只能说明这些国企让招待费“隐身”了,而“其他费用”的直线上升,恰恰说明这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无疑,招待费从透明变为“隐身”,这不符合“三公”经费公开的规定,是不敢直面外界监督压力的“鸵鸟策略”,更难掩大吃大喝追求高端消费之实。倘若听凭其自由发展,遏制“舌尖上的腐败”就会沦为一句空话。[详细]
国企的业务往来不会中断,业务招待费就不会消失。如果业务还在,但业务招待费却在极短的时间内突然消失了,那么,最大的可能是,业务招待费在“八项规定”和舆论监督的压力下改头换面、暗度陈仓了。而在业务招待费“隐身”的同时,“其他”费用却突增了,这种此消彼长让人本能地怀疑:“其他”费用成了“窝藏”业务招待费的筐。
遏制公款吃喝绝对不允许玩躲猫猫的账目游戏,否则,便是对“八项规定”的敷衍,是对监督的欺骗和抵制。为了遏制这种不良现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以及审计等监督部门必须加强对国有企业的账目管理,扎紧篱笆,堵塞漏洞。[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