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情况。

  国家卫健委:目前防控形势总体向好 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近期,各地疫情呈局部零星散发状态,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

  3年多来,国家卫健委始终坚持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政策措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功避免了致病力较强、致死率较高的病毒株的广泛流行,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同心抗疫,我国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

  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是否意味着本轮疫情已结束?梁万年回应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介绍:大流行这个概念是反映一个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从公共卫生的角度看,一个疾病疫情的流行强度可以分成四个类别,一类是散发,也就是说这个疾病、这个疫情在人群当中处于散发的状态,也就是常态化的状态健康。第二个是暴发,在局部的地区或者是单位,或者在某些特定的人群,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的病例,叫暴发。还有一个强度指标是流行,也就是这个疫情的播散范围很广泛,实现了跨市、跨省的播散。最强的强度是大流行,出现了跨国、跨洲的传播。2020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这种疫情态势的是大流行。同时,2021年1月底宣布这种疾病的疫情已经构成了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迄今仍然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从全球的角度来看大流行的状态还存在,疾病的危害也是依然存在着。但是可以说我们国家整个的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的决定性胜利,也是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成功走出大流行,我们创造了一个典范。

  讲走出大流行的标志,其实是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指标,从疫情防控,特别是公共卫生的角度来看,它的指标,主要有以下方面,一个是这种疾病的感染率到底处在什么状态,两个关键的感染率,一个是累计的感染率,也就是在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一个人群当中,在一定的时间内总的感染率,也就是累计的感染率。还有一个感染率的指标是新发的感染率,比如说每日有多少人新发,在特定的人群中新发了多少人群的感染。另外一个指标是人群对它的免疫水平或者是免疫率,它的指标就是判断他体内抗体的水平,也就是抗免疫屏障、免疫保护率达到什么状态。第三个指标是看病原体,就是新冠病毒有没有发生质的、有公共卫生意义的变异,如果是在一个亚型下只是发生量变,没有发生质变,这个指标也是非常重要的。第四个是从医疗卫生供方的角度看,每日的接诊门诊量、住院情况、重症情况、死亡情况,以及整个医疗卫生系统应对的能力,这个方面是重要的。最后是看整个防控能力,从机制到控制这个疾病的手段和能力是否基本具备。这几个方面是判定走出大流行的重要指标。

  谈到“决定性胜利”,实际上对我们国家来说,它就是意味着我国已经经受住了这一轮疫情的冲击和考验,建立了比较好的人群免疫屏障。如果从疫情本身的特点来看,可以说这个疫情已经基本结束,但不能说它是完全的结束。现在的感染在我们国家来看,还是处在零星的、局部性的散发状态。

  中疾控:我国已监测发现7例XBB.1.5输入病例 近期引发新一轮规模流行的可能性较小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介绍:今年1月8日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以来,我国已监测发现7例XBB.1.5输入病例。2月3日采样发现了1例由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土关联XBB.1.5病例,为核心密接人员。经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相关密接人员健康监测及专家研判,没有再发现续发病例。根据美国CDC网站数据显示,2月12日至18日,XBB.1.5在美国流行株中的占比为第1位(约80.2%),同时在欧美的几个国家流行毒株中占比较高,如加拿大(37.8%)、英国(32.9%)、德国(25.7%)。虽然XBB.1.5传播力较强,但目前数据显示,个体感染XBB.1.5后出现的症状与其他奥密克戎毒株症状相似,没有发现其致病力增加。

  目前,我国在新冠病毒变异株监测中,如发现首次报告的(包括输入和本土)、重点关注的国际流行毒株,都会进行感染者个案调查、核心密接调查,并开展风险研判,一旦发现传播力、致病力或毒力增强的新型变异株,及时按照相关方案采取措施。同时,我国刚刚经历了疫情大流行,人群体内留存的中和抗体会在短期内提供免疫保护作用,专家研判分析认为,近期引发新一轮规模流行的可能性较小。

  去年11月以来 国家卫健委围绕“保健康、防重症”全力以赴开展医疗救治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李大川介绍:2022年11月以来,国家卫健委围绕“保健康、防重症”,全力以赴开展医疗救治,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实施重点人群分级健康管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用,对辖区内老年人合并基础病等新冠病毒感染重症高风险人群实施健康监测,根据绿(低风险一般人群)、黄(中风险次重点人群)、红(高风险重点人群)三个健康风险等级实施分级健康管理,一旦发生病情变化及时转诊。

  二是迅速扩充医疗资源,保障救治需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短时间内由7337个扩充至1.6万个,设置开放率超过98%;重症床位由19.8万张扩充至40.4万张,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建立区域协同工作机制,依托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及省级三甲医院组建了16支国家医疗队,总计2400余名医务人员,在有需要时能够随时根据国家调派跨省支援。在全国各省份组织5644家医疗机构组建了118支省级医疗队,总计近6万名医务人员,有效满足各地区医疗救治需要。

  三是做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救治工作。以县为单位网格化布局县域医共体,县乡村落实各自功能定位,将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群纳入医联体管理,依托已形成的城乡对口支援工作机制,按照分区包片原则,组织全国1454家城市二级以上医院与2276个县区建立对口帮扶关系,并做到远程医疗服务24小时应诊,推动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向县域下沉,畅通市县两级转诊机制,提升重症救治能力。同时加大对农村地区巡回和巡诊力度,早期发现重点人群身体健康变化,确保能够及时送医就诊。

  四是大力推动互联网医疗,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在疫情期间看病就医需要。要求各医疗机构根据诊疗方案和居家治疗指南,为出现新冠感染相关症状患者提供互联网诊疗服务,开具处方,线下进行药品配送,并提倡提供24小时线上用药指导。

  五是不断优化医疗救治策略。出台第十版新冠诊疗方案和第四版重症诊疗方案,明确重型/危重型高危人群分类和早期预警指标,对于轻症病例早期介入,强化关口前移,坚持中西医结合和多学科诊疗,有效防止轻症转为重症。建立国家级、省级专家日会诊巡诊制度,分区包片分批次赴各省区市开展重症救治巡诊工作,先后组织100余次国家专家组线上会诊。

  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