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云南昆明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凭借“结直肠癌基因研究”,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遭质疑的事件,引发社会关注。一个可能连“基因”概念都搞不太懂的小学生,居然能够研究如此高深的医学问题,“神童”背后家长的“神操作”不言自明。

  据大赛组委会事发后的调查认定,此项目研究报告的专业程度超出了作者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独立撰写,决定撤销该项目小学组一等奖奖项,收回奖牌和证书。当事孩子的父亲、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也承认过度参与了项目书的编撰,并向公众道歉。此事曝光后,又有武汉两名小学生研究喝茶抗癌获奖。这类家长滥用权力,把公共资源当做“自留地”,通过弄虚作假的方式为子女镀金的现象,在一些学生赛事中时有发生,有悖于教育公平,刺痛了民众神经。家长的造假行为也是对科学精神的亵渎,坑害了无辜的孩子。

  教育界造假行为产生的危害不止在一时,还会对学生的成长和教育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若此风一开,必将败坏学风、校风乃至社会风气,绝不能等闲视之。对于帮孩子造假的家长,应给予舆论的严厉谴责或相关法律法规的严惩。

  “神童”造假的背后,乃是家长不正当的望子成龙手段,是通往名校的捷径。只要背后的利益还存在,这样的造假闹剧就难以停止。

  人无德不立,而诚信是德之根本。造假行为已触碰到了“立德树人”的底线。对这种恶劣的失信失德行为必须“零容忍”,社会舆论持续跟进,教育部门重拳出击,让教育领域的一切造假行为无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