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领导干部,也是“技术员”;既“居庙堂之高”,又常年扎根一线。在市政协委员时迎春看来,他始终肩负着三重身份:建睿智言、献务实策、谋发展道的市政协委员;聚焦“三农”助力农村发展的西青区农业农村委主任;活跃在田间地头,为农民谋利益的“技术员”。多年来,时迎春始终不忘本色,把让更多乡亲过上好日子,当做自己的职责。

  “我是农校科班出身,又在‘农口’干了30多年,和乡亲们有着深厚的感情。”时迎春告诉记者,“领导干部在办公室里上班,没问题,但要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发现更多实际问题,必须扎根基层。对我们主抓农业农村的部门而言,这基层就在田间地头,就在乡亲们身边。”

  尽管身为西青区农业“一把手”,但在工作中,时迎春更喜欢乡亲们叫他“技术员”。前两年,辛口镇一家农场调整种植结构,由大田作物改种水稻,插秧后秧苗却不扎根、不缓苗。得知情况,时迎春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他捧起一抔水,在口中尝一尝,便给出了盐碱度高的结论,这与随后得出的检测结论一模一样。乡亲们使用他给出的排盐方案,一周后农田盐碱度便降了下来,水稻顺利缓苗,试种的水稻当年获得了大丰收。

  作为市政协委员,在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上,时迎春带来了有关种业发展的建议。“这个建议是由我和相关单位、部门专家共同商议制定的,瞄准的是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打场种业翻身仗,保障粮食安全。”时迎春说,天津历来重视种业科研、育种和优良品种的产业化推广,基础雄厚,部分领域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为保证粮食安全,应尽快打造“1+2+N”的种业发展格局,“一方面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天津国际种业博览会,另一方面要创建小站稻和蔬菜两个国家级种业研发基地。在此基础上,还应该规范建设多个各具特色的生物育种产业化园区。希望相关部门从领导机制、协调机制、政策支持、投资渠道、行动规划等方面入手,明确我市种业发展的工作目标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