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听说过

  国乒“三马传奇”

  “老马”马文革(1968年生)

  “大马”马琳(1980年生)

  “小马”马龙(1988年生)

  但很多球迷只知道马龙和马琳

  对这位天津“老马”并不熟悉

  马文革 

  

  上世纪90年代初

  国乒曾一度跌入谷底

  是他为中国乒乓球队的重新崛起立下汗马功劳

  1995年

  在天津举办的世乒赛上

  他与队友夺回了痛失多年的斯韦思林杯

  2008年

  已经在国外获得稳定发展的“老马”

  毅然举家回到家乡

  成为天津男乒主教练

  在2018-2019赛季中国乒超联赛中

  他带领天津乒乓球队首次摘得联赛冠军

  

  说起国球乒乓与天津的不解之缘,1995年世乒赛是不少天津老百姓心中的珍贵记忆,也是全国乒乓球爱好者脑海中的巅峰对决。作为天津乒乓球运动旗帜性的人物,马文革在自己的运动生涯中与国乒一同爬坡,始终难舍乒乓情缘。

  天津少年 初露锋芒

  在南京路上的一栋写字楼的顶层,改造过的乒乓球场地摆放着8张球台。在上赛季的乒超联赛带队夺得冠军之后,前天津男子乒乓球队主教练马文革没有给自己放假,而是坚持带领着俱乐部梯队的小队员训练,马文革告诉记者,这一年的重点就是挖掘后备人才、搞青训。

  刚过50岁的马文革,6岁那年开始跟着姐姐学打乒乓球,一上手就着了迷,先是在学校里小有名气,后来又拿到了区里、市里的冠军。当时基层的训练条件非常有限,但天赋过人的马文革还是迅速崭露头角,他至今清楚地记得小时候练习乒乓球的情景:有时在家里,门板卸下来以后,中间搁上砖头,就当一个球台了。简陋的环境中,马文革练就了不凡的手感。

  11岁时,马文革进入天津市队,并两次获得全国少年冠军。几年后又在中国乒乓球协会杯中爆大冷门,击败陈龙灿等国家队队员,获得男子单打冠军。

  

  1985年,17岁的马文革入选国家队。然而,马文革却算不上国乒的“福将”。

  上世界六七十年代,中国有庄则栋、徐寅生、徐绍发一拨人马,不仅把中国的乒乓事业搞得红红火火,更“以小球转动大球”,推动我国的“乒乓外交”;80年代,又有郭跃华、江加良几位名将在世界赛场上所向披靡。

  等到马文革这批队员进入国家队时,国际乒坛“狼来了”的呼声已经很紧;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由于有机胶水的使用,为欧洲乒坛带来了一次跨时代的技术提升——反手也能拉出弧圈球,中国运动员在与欧洲选手的相持球中,越来越难占到上风。

  在1989年的第四十届世乒赛上,中国男乒不敌瑞典队,丢掉了团体冠军;两年后的第四十一届世乒赛上,马文革和队友们更是遭遇了职业生涯中的“滑铁卢”,复赛中不敌名不见经传的捷克队,最后只拿了个第七名,无奈创造了中国参加世乒赛以来的最差成绩。此时的国乒跌入了谷底,马文革回忆说:“那是最低谷的时期,太难受了,你输给瑞典都不丢人,对吧?捷克队员赢完以后都躺地上了,就跟拿了冠军一样,在地上打滚。”

  与国乒一同爬坡

  痛定思痛,中国乒乓球队开始思索怎样革新,当时已经成为球队主力队员的马文革首当其冲,为了与国际打法接轨,马文革将自己反手的技术完全颠覆,大大提升了他在球场的活动和控制范围。他解释道:“我原来反手属于生胶,就是胶粒,只能在近台呆着,退到中台以后你反手就用不上了。只要被别人打到中台,基本上是绝对的下风了,因为你反手没有杀伤力了。反手改成反胶以后,结合弧圈的意思是你可以对拉,你的局限性就小了,你的范围就更广了。”

  然而要改变自己使用了十几年的固有技术并不容易,马文革为此付出了超常的努力。一连几个月的闷头苦练,别人一天练5小时,他就练8小时,即便这样,刚开始改动作时,连以前能轻松赢下的对手都赢不了。不过,也正是由于技术的革新,让马文革为低谷中的国乒保持了荣誉,在1989年和1992年的第十届和第十三届世界杯赛上,他的金牌捍卫了中国男乒的地位。

  带着复兴国乒的使命感,在低谷中奋斗六年的中国男乒,终于等到了1995年,在天津举行的第43届世乒赛,由蔡振华挂帅的中国男乒在热情的天津球迷的加油助威声中,一路高歌猛进,与自己的老对手瑞典队会师男团决赛。

  然而,第一个上场的王涛1:2不敌瑞典名将瓦尔德内尔,中国男乒出师不利。此时,全队的希望都寄托在第二个登场的马文革身上,如果不能拿下第二场,中国男乒的复兴梦,可能又要再等两年。

  马文革与佩尔森的这场比赛同样打得惊心动魄,前两局双方战成1:1平,在关键的决胜局中,马文革笑到了最后,在第二盘的比赛里以2:1战胜瑞典的佩尔森,前两盘中国队和瑞典队打成1:1平。马文革的这场胜利,将已经倾斜的决赛天平重新扳了回来。随后,“秘密武器”丁松,将瑞典队的卡尔松斩落马下。王涛则在决胜盘击败佩尔森。这样,中国男子乒乓球队战胜瑞典队,获得了斯韦思林杯。夺冠后,中国男队的将士们瞬间拥抱在了一起,流下了激动人心的热泪,举国欢腾,共庆中国男队捧起阔别六年之久的斯韦思林杯。

  

  1995年天津世乒赛,国乒打下翻身仗

  如今,回忆起当年夺冠的历程以及登上冠军领奖台的心情,马文革仍是长出一口气:“当时站在台上没有想很多,也想不到很多,就是高兴了,终于拿到了,下来以后,一想,不容易啊,终于拿回来了,而且自己那时到了快退役的年龄,感觉总算在自己这一代拿回来了。”

  游子归来,难舍乒乓

  第43届世乒赛结束后不久,由于常年累积的肩伤让马文革无法再负荷国家队的训练强度,当时国内又没有如今的乒乓联赛,为了保持自己的状态,马文革选择前往德国打球。在十几年的时间里,马文革辗转多家乒乓球俱乐部,始终保持了高水平的竞技状态。

  

  随着国内乒乓联赛的诞生,以及体育市场化的进程,2008年,在外漂泊了十几年的马文革决定回国发展,就像众多海河儿女一样,即使走得再远,心中也永远割舍不掉对故乡的思念。就这样,马文革和妻子带着两个儿子,一同放弃了德国的永久居留权,举家返回了天津。

  作为天津男乒的主教练,马文革带领弟子在2013年和2017年的两届全运会上获得男双和混双项目的亚军。在今年2月结束的2018-2019赛季乒超联赛中,天津乒乓球队首次摘得联赛冠军。曾跟随天津男乒征战4个赛季的队员马特,回忆起当时夺冠的情景,仍然难掩激动,他说:“当时真挺激动的,当时他们双打打完最后一个球的时候,我就直接从运动员席跳进去了,因为那也是我的第一个联赛冠军。”

  马特从2014年开始跟随马文革征战乒超联赛,这让马特的技术得到了飞跃,他说:“我有时打得不好,他(马指)会给我一些建议,让我那几年进步非常快。马指特别负责任,对技术、运动员心理把控非常准确,因为马指的运动生涯也非常精彩,成绩也很好,转成教练后经验也非常丰富,能够给予运动员准确的指导和方向的把控。”

  

  今年,由于中国乒乓球队要全力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乒超联赛暂停一个赛季,马文革却没有停下进步。说到未来,他希望自己能为天津、为中国的乒乓运动发展再出份力,为天津队、国家队输送更多后备人才,助国球乒乓继续长盛不衰。

  综合 |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