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津女孩王文卓在参加2019朱雀杯陕西古筝大赛时引发关注,高位截瘫的她被父亲抱着上台,用丝带固定在椅子上演奏,现场的情况被全国多家媒体相继报道后,“古筝女孩”王文卓成为无数网友关注的人。

  距离参加比赛已经过去了10多天,回到河津家中的这段时间,王文卓的家中一直很热闹,每天有媒体和记者打电话或直接上门进行采访。

  一次意外导致她高位截瘫

  王文卓家住河津市僧楼镇旭红村。7岁那年的意外,让她的人生道路变得崎岖。

  2010年,年仅7岁的王文卓参加了舞蹈表演班。7月的一天,在下腰练习中,因为意外伤到了脊髓,导致高位截瘫,再也没能站起来。

  出事以后,打听到北京的医学技术最先进,王文卓的父母带着女儿跑遍了北京所有的大中型医院。经过大半年时间,四处求医,花去了家中所有的积蓄,即将过春节的时候,一家三口才心灰意冷地回到家。

  “当时,每个医院给出的结果都是自愈概率为零。就是做骨髓移植,恢复的概率也是微乎其微,而且,一次治疗需要10万多元,家中真的拿不出这个钱了。”王文卓爸爸说。

  王文卓的家原本不是特别富裕,爸爸在当地的一家医院任职,妈妈在家务工。王文卓的弟弟和她相差两岁,两个孩子都很乖巧懂事。出事后,为了给王文卓看病,家中所有的积蓄都用光了,还借了很多钱。现在,王文卓每天都需要吃药和去医院进行按摩理疗来防止肌肉萎缩,每个月仅治疗费用就将近3000元,而爸爸每月的工资仅3500元左右。妈妈在王文卓病情稳定后,就去了北京等地打工贴补家用。家中实在用钱紧张的时候,王文卓的奶奶就在家自己给孙女做按摩理疗。

  学习古筝后,她开始变得自信起来

  意外发生时,王文卓才7岁。每天,父亲或者母亲把她抱到教室,放在座位上。看着别的同学自己上下学,而自己连课间上个厕所都需要父母抱着去,王文卓慢慢懂得了自己和别人的不一样。

  王文卓的父母每天都风雨无阻地陪着女儿去上学,一直坚持到小学毕业。初中的上课时间,远远超过了身体所承受的范围,王文卓彻底告别了学校。

  不上学的王文卓,那段时间变得很是自卑,每天甚至连头都不愿意抬一下。

  看着女儿情绪低落的样子,王文卓的父母很是着急,不能让孩子一直这样待在家中。要让她走出去,接触人,接触新鲜事物。

  王文卓的妈妈想到了让女儿学习古筝。抱着试试看的心态,2017年8月,妈妈带着王文卓来到了古筝班。

  师冬花是王文卓的古筝老师,也是古筝班的负责人。回想起王文卓来古筝班第一天的情景,师冬花记忆犹新。“那么小的孩子,却遭受如此大的意外,真让人心疼。”师冬花说。了解到王文卓的家庭情况后,师冬花当时就向王文卓的妈妈承诺,王文卓来学习古筝,所有学费全免,并且一直免费,还送了王文卓一架古筝。

  就这样,王文卓开始学习古筝,渐渐地迷上了弹奏古筝。学习古筝两年多,王文卓很用心,也很刻苦,古筝弹奏等级达到了6级水平,老师都惊叹她的进步。

  过去,天天坐在家中,连头也不愿意抬;现在,在舞台中央,王文卓能自信地面对所有人的目光和镜头。

  在父母眼中,她就是正常的孩子

  随着媒体报道,王文卓一家也打破了原来平静的生活。王文卓的父亲一直很努力地保护着女儿,不接受媒体采访,不让镜头去拍摄女儿,坚持让记者不要过多提及女儿的病情。他也拒绝在媒体上曝光自己的名字。

  倒是王文卓自己对此事更坦然,笑声一如往常铃铛般清脆,表现得从容自信。她说:“我的家庭给予我信心,让我可以从阴霾中走出来,尤其是我的奶奶,是她身上那种乐观和开朗深深影响了我。”

  父亲需要上班,母亲外出打工,奶奶是时时刻刻都陪在王文卓身边的人。奶奶每天要给王文卓做三次康复训练,保证她的肌肉不萎缩。还要定时为王文卓打理生活,照顾她起居。

  “我们从来没有把文卓当成一个残疾人。在家里,会让她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做错了事情,也会批评她。在我们眼中,她就是正常的孩子,和别人没有区别。希望大家也不要用异样的眼光去看她,给她太多的关注,增加她的压力。”王文卓的爸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