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医院红区的纸条闻名遐迩,而“贴纸条”这个主意就是该院心内科副护士长、护理应急医疗队三队队长刘春荣出的。除了纸条,她总有新点子——发患者病区日记本、制作温馨沟通卡、创编手指操、录踝泵运动视频。自进入红区后,这位乐观、风趣、幽默的队长,不仅给红区带来了轻松的气氛,而且通过自己的点子让患者们享受到了优质贴心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位勇敢的队长

  17年前,刘春荣还是一名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当时非典的肆虐让她历历在目。从那时起,“白衣战士”的生动形象就铭刻在她的内心深处。所以高考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护理专业。毕业后,当走进海河医院的那一刻,梦想成真的她激动不已。而现在,作为“80后”的刘春荣已经是该院护理队伍中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老同志”了。

  我市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入住海河医院时,刘春荣就参加了这场意义重大的抗疫“首战”。

  

  在红区一病区奋战了十多天,刘春荣本来应该休整了,但她考虑到三病区刚开展工作,且病人较多,就主动向领导提出:“如果工作需要,我不用休整,可随时上岗!”接下来的日子,她转战三病区和四病区,全力投入到红区护理工作之中。

  2月4日,因为入院患者较多,本来应该18:00下班的刘春荣一直忙到22:00才离开病区。次日凌晨2:00,一名患者突然出现病情变化,此时距刘春荣离开病区仅仅过去4个小时。但是她在接到通知的5分钟之内就赶到病区,然后以最快的速度穿上防护服,冲进病房,加入到抢救工作之中。

  2月18日,我市另一家医院的医生来到海河医院进行一项治疗技术的交流。为切实了解治疗感受,向患者提供科学的治疗和护理,刘春荣主动申请在自己身上进行操作。“当采血针即将穿透皮肤的那一刻,我心理是有一丝丝恐惧的,但是之前经过学习,我知道这种技术对患者的康复很有帮助,所以心里就充满了勇气。”

  好点子一个接一个

  很多人都知道海河医院红区纸条的故事,而通过“贴纸条”与患者互动,就是刘春荣发明的。“起初的纸条,就是为了记录患者的需求、意见,方便护士了解并及时解决相关问题。我们身着厚重的防护服,说话、听力都会受影响,加之有的患者使用方言或听力下降等情况,双方沟通起来就非常困难。但把想法写到纸上,就让沟通方便了很多。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很多纸条变成了感谢信。每天都会有新的纸条贴到玻璃窗上,每个经过玻璃窗前的医务人员都会驻足,默默地看一看、读一读。而医护人员贴的纸条,又鼓舞着患者战胜病毒的信心。”

  刘春荣说:“有的患者纸条上虽然只是短短几句话,却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可。我知道纸条连接着医患,同时也彼此温暖着。”

  再后来,遇到心理状态不好的患者,刘春荣和同事们会给患者发放“患者病区日记本”,鼓励患者梳理自己的心情,并写到笔记本上。通过这一举动,拉近了医患之间的感情,也让患者的笑容多了起来。现在,刘春荣和同事们又把纸条改成了“温馨沟通卡”,并向每位患者发放。通过这个卡片,他们和患者搭建起更加方便、顺畅的沟通桥梁。随着输入病例的出现,红区玻璃窗前也出现了一些外文的内容。因纸条产生的温馨故事还在海河医院红区继续着。

  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很多患者状态逐渐好转。欣喜之余,刘春荣十分关注患者的体能恢复。于是,她和同事们利用休息时间,根据资料重新编排了一套适合患者的手指保健操,并录制了踝泵运动视频。为了让患者尽快掌握,她们先是自己反复练习,然后给患者发放“手指保健操要领”,并亲自深入每间病房向患者传授“秘籍”。

  患者的笑容是最好褒奖

  二月二“龙抬头”,这是一个应该理发的日子。在海河医院红区住院的患者们也有同样的需求。早在几天前,刘春荣就向医院物资科申领了电推子,她和同事们要给患者们焕然一新的感觉。

  

  当天下午,患者们的各项治疗与护理相继结束后,刘春荣和中医一附院入驻海河医院医疗队的刘蓓护士长就带着“秘密武器”,准备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为患者理发。患者们听到可以理发,都十分高兴,但也有人存在顾虑。

  “护士长,我都半个月没洗头了,头发太脏了,您不会嫌弃吧?”

  刘春荣指着隔离衣上面战友写的“海河托尼”四个字,开玩笑地对这位患者说:“说啥呢?我可是专业的!”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刘春荣用轻松而亲切的语言化解了患者的顾虑。接下来,无论是年轻人还是白发苍苍的老者,大家都配合理发,有的患者还要拍照留念,说要发自己的朋友圈“显摆显摆”。

  “为患者理发只是一项基础护理工作,在医护人员看来微不足道。但一个干净清爽的发型,对患者的心理却是一种抚慰,对他们保持良好心态也挺重要。患者们理发后开心而满足的笑容,就是对我们最好的肯定和褒奖。”当大家都夸赞刘春荣手真巧的时候,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们要多换位思考一下,多为患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