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于2019年5月1日正式施行,为促进文明行为提供法规准则。个人文明行为,体现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对他人的尊重、对社会规则的坚守和对城市形象的维护。在城市文明建设中,女性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对此,本市1001位女性受访者提交有效问卷,以数据呈现文明建设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她力量”。

  “她们”关注些什么

  高霞参加工作已经十年了,仍然保持着每天第一个到办公室打扫卫生的习惯。新入职的年轻人看到后就和她抢活儿干,其他同事也劝她:“你是咱公司的‘老人’了,这些事派给新人做就行了。”她笑笑,该做照做。那些表现热情的年轻人,最终坚持不了一周就会放弃,脸皮厚的假装没有这回事儿发生,脸皮薄的就找个“家里远”或者“不吃早饭低血糖”等理由,躲避这份“毫无意义”的杂务。

  高霞认为正是良好的卫生习惯让自己对办公环境的整洁状况有了发言权:“我不是领导,可要是屋里有人抽烟,我站起来说一句的话,往往比领导说十句都管用;谁中午吃饭掉了油点儿在地上,我让他们自己擦得干干净净;年初办公楼换物业,我说大家帮帮忙,一起搞搞卫生,连老板都说‘高姐你吩咐,重活交给我’。”

  高霞来自农村,吃苦耐劳,不嫌脏怕累。在她看来,公共环境的卫生要靠大家维持,城市文明的建设要从小事做起:“马路上乱扔垃圾,我们都见过。有人说该管,有人说不要管,我觉得伸手帮忙收一下、扔一下又不费事。你自己先以身作则、文明言行,别人怎么好意思在你面前‘不文明’呢?”

  受访人群画像

  本次调查由第三届“我关注 她生活”女性民生调查团队主持,在本市文明城区建设区抽取样本195份,提名区抽取样本589份,其他区域抽取样本217份。

  受访者中,年龄在17岁至30岁占54.65%,31岁至50岁占29.37%,51岁至65岁占10.79%,66岁以上占4.19%,16岁以下占1.00%;在职业方面,学生占30.67%,企业员工占21.18%,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女性占17.09%,待业或居家人员占11.19%,个体经营者占7.29%,离退休人员占4.99%,其他占7.59%;在受教育程度方面,七成受访者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受访女性较为年轻,来自各行各业且受教育程度较高,她们更关心城市文明建设,也更乐于遵循文明守则、践行文明行为,是推广和加强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参与者。

  关注文明言行

  女性更关注哪些问题?对于社会生活中的文明行为、文明现象,是否有着足够的关注呢?

  六成女性受访者关注自身言行是否文明并且乐于制止不文明行为,五成左右的女性受访者对于保护环境、关心邻里、帮助他人等问题非常关注。女性不仅关注自身的文明情况,而且对社会的文明建设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女性对国家大事的关注程度还需进一步提升,开拓眼界、关注时事,可以让女性提升在文明城市创建中所参与的层次。

  “她们”影响了什么

  这段时间,小区“楼长”陈大姐常常在大门口“巡视”。社区组织各楼楼长监督门口道路的整修工作,随时处理与社区居民相关的琐碎问题。“修路需要挪车,有一辆车怎么都找不到车主。我们楼长去各自楼里了解情况,最后发现这辆车不是居民的,是原先租借房屋办公的一家公司的抵债品。我们又联系那家公司派人来处理,一个上午就解决了难题”。

  陈大姐所在的小区始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老住户关系融洽,谁家房屋出租、下水道堵塞,或者家人外出长期不归等,都要和陈大姐打个招呼。陈大姐手机里记了周围各类服务人员的电话,随时给其他居民的家事提供解决方案:“8号楼的一位奶奶去年冬天摔了一跤,出不了门,两个女儿轮班照顾。可她们也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了,能不累吗?小女儿撂挑子,大女儿委屈得直哭,老奶奶脾气又不好,在家里砸东西骂闺女,说她们都不孝,将来瘫床上被孩子虐待。我就给她支了个招:谁不想来轮班了,就出钱请保姆,我跟好多家政公司都熟悉,最后帮她们请了个住家保姆。现在她俩每周每人来一天一宿,负担减轻了,老太太还高兴,说孩子对自己好着呐!”

  家风建设与传承

  家风,是我们的文化与文明的标志之一。发扬优良家风,传承优秀文化离不开每个家庭中女性成员的言传身教。调查发现,四成多(45.00%)女性对“中华好家风”只有一般性的了解。“了解较少”和“完全不了解”的女性占31.50%,“了解较多”和“非常了解”的女性占23.50%。

  通过对不同女性群体的数据分析发现,月收入水平较高的女性对于下一代教育更有规划性,也更有倾向性,东方传统文化和西方优秀文化都有各自的拥护者;而月收入水平较低的女性更倾向于让自己的孩子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天津城建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王磊认为:得益于互联网发展迅速、信息传播广泛,多数市民对家风教育具备意识雏形。但很多人对“中华好家风”的实际意义了解仍有不足,如有关部门能在宣传工作中进一步发挥模范家庭的示范引领作用,“中华好家风”也将持久发力、深入人心。

  社区活动参与度

  女性不仅在家风传承中发挥重要作用,对社区活动也有一定的参与度。调查显示,七成女性受访者有过参与社区活动的经历,32.27%的女性参与活动次数一般,26.07%的女性偶尔参与社区活动,18.28%的女性经常或多次参与社区活动。此外,23.38%的女性几乎没有组织或参加过社区活动。

  在提取年龄、职业等要素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女性参与社区活动的次数会有所增长,其中50岁以上的女性参与社区活动较多;而在不同职业女性参与社区活动的热情方面,居家待业人员中有34.82%的女性几乎没有参加过社区活动,是除学生与企业员工以外参与活动最少的女性人群。

  根据问卷频数分析,高收入人群中79.20%的人在参加社区活动时更注重精神上的满足,低收入人群中85.70%的人关注物质奖励和身体锻炼的情况。社区活动多元化、个性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有趣、有益的活动能够吸引职业主妇参与其中,为社区发展贡献力量。

  “她们”要提升什么

  小秦是名“低头族”,她既不痴迷游戏,也不热衷购物,使用社交软件主要是为了获取更多的新闻资讯。“我不太喜欢那种针对用户偏好进行推送的新闻平台,更想看看真实的世界和真实的人们在关注什么。”她总结说,时下的热门新闻大致可以分为几种常见的类型,比如对不文明行为、不文明现象的曝光和批评,对家庭问题等生活矛盾的聚焦,以及对维护权益的方式、方法的讨论。

  最近,她开始意识到法律知识对女性维权的重要作用。“我很羡慕学法律的同学,她们能够冷静地处理问题,也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工具保护自己。有的时候我们谈起一些热点问题,我就是情绪化地发表评论,但她们会分析,你看这个当事人没有及时取证,失去了保护自己的最佳机会等等。”小秦不好意思向熟人讨教,她也想学些法律知识,因此常常在网上搜索、浏览,同时还有点小担心:网上的知识,真的可靠吗?

  学历与法律意识

  数据显示,女性法律知识匮乏的原因与学历最为相关。

  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女性市民对法律知识的了解也逐层提高,初中及以下学历女性中只有13.34%对有关女性的保护法律有充分了解,高中和中专学历女性中有15.33%对相关法律有充分了解,大专学历女性中有19.42%对相关法律有充分了解,在本科学历女性中这一比例上升到20.25%,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女性比例则提升至21.51%。

  如何维护“她权益”

  关于女性在遭遇侵权事件时所采取的措施,本次调查主要从家暴与骚扰事件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当女性受到骚扰侵害时,七成以上的女性会选择向公安机关报案,但由于家暴涉及家庭因素,向公安机关报案的处理方式相对少一些,而向家人或朋友倾诉相对多一些。两类事件中都有少数人选择默不作声,进一步分析又发现其中绝大部分是50岁以上的女性。高龄且受教育程度不足的女性在信息获取渠道、学习吸收能力、维权法律意识等多方面受限,她们的境遇与需求应引起相关部门、志愿团队的关注。

  女性对参与文明建设怀有热情,理当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促使女性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践行文明行为,自觉维护公共秩序,主动传承良好家风,踊跃参与社区活动,提升文明意识、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将进一步加快城市文明的发展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