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上午,天津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政府工作报告》总结“十三五”,展望“十四五”,部署今年重点工作。其中提到的一些“津味”热词,显现出天津优化营商环境、布局新兴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独特思路、目标。和大家一起分享。

  (标注“十三五”的表示是《政府工作报告》对“十三五”的回顾总结,标注“十四五”的为“十四五”时期目标,其他为2021年重点工作)

  营商环境篇

  “一制三化”改革

  (“十三五”)深入推进“一制三化”改革,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

  “一制三化”改革指承诺制、标准化、智能化、便利化审批制度改革。2018年8月,市委、市政府启动该项改革,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强化市场监管,改进公共服务,提高办事效率,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一网通办”

  (“十三五”)除特殊事项外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一网通办”

  “一网通办”指申请人通过“政务一网通”平台,利用身份认证、电子证照等信息化手段,实现政务服务的在线申办、网上预约、网上咨询、窗口进件、进度查询、结果查询、投诉、评价等全过程办理。

  “津心办”“津治通”服务平台

  (“十三五”)建成“津心办”“津治通”服务平台

  “津心办”服务平台是通过推进跨部门、多维度数据汇集,建立数据目录与各部门业务职能、信息系统全映射的关联图谱,优化整合基础数据库,可为全市个人用户和法人用户提供政务服务事项在线办理、公共服务事项在线查询等便捷服务。“津治通”服务平台是通过整合社会治理、城市运行、政府监管等领域分散式信息系统,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建设全市统一基础信息平台,为全市一体化社会治理信息化平台用户提供社会治理事件移动端协同处置、决策分析和全科网格员移动端应用等功能。

  “证照分离”改革

  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全面落实承诺办理、“容缺受理”机制,深化“证照分离”改革

  “证照分离”改革指对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全覆盖清单管理,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四种方式分类推进改革,进一步克服“准入不准营”现象,使企业更便捷拿到营业执照尽快正常运营。

  企业“零要件办电”、居民“零跑动办电”

  推行企业“零要件办电”、居民“零跑动办电”

  企业通过电力业务系统与政务平台信息交互,实现营业执照、立项信息、房屋产权信息线上获取,不需要携带以上资料申请办电;居民通过APP等线上渠道申请新装用电业务,电力公司主动上门服务,客户无需到营业厅办理。

  “揭榜挂帅”“科研众包”

  建立完善“揭榜挂帅”“科研众包”等科技项目形成机制

  “揭榜挂帅”指由科技部门发布技术需求榜单,具有较强研发实力和稳定研究队伍的科研单位均可揭榜,开展科研攻关,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充分体现“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揭榜”。“科研众包”指企业根据发展需要,提出科研需求进行“出题”,由科技部门面向社会公开发布征集“破题”单位,高校、院所、团队或其他企业采取独立、联合等多种形式提出“破题”方案,竞标确定最终解决方案和主体。

  杰出青年基金经费“包干制”试点

  实施杰出青年基金经费“包干制”试点

  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实行经费定额包干资助,不再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无需编制项目经费预算,经费支出不设定科目限制和具体比例限制,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

  雏鹰、瞪羚、科技领军企业

  完善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机制,评价市级雏鹰企业3250家、瞪羚企业325家,科技领军(培育)企业累计达到230家

  雏鹰企业指注册时间1年以上5年以下,上一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10万元,具有较强创新能力,技术新、模式新,未来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的初创企业。

  瞪羚企业指注册时间不超过20年,上一年度营业收入正增长,满足一定增长率指标、创新能力指标条件,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的创新型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指上年度营业收入达到5亿元以上(科技领军培养企业达到2亿元以上),在行业内居领军地位的企业。

  “双随机、一公开”

  建成统一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实现联合奖惩自动化全覆盖

  “双随机、一公开”指监管相关部门通过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的方式实施行政检查,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开。

  行政执法“三项制度”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指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产业发展篇

  “一基地三区”

  (“十四五”)“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基本实现

  “一基地三区”是天津市功能定位的简称,即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871”重大生态建设工程

  (“十四五”)“871”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取得重大进展

  “871”重大生态建设工程指升级保护北大港、大黄堡、团泊湖、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建设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之间绿色生态屏障,强化海岸线保护开发利用。这三项生态工程按设立时的面积和长度分别为875平方公里、736平方公里和153公里,统称为“871”重大生态建设工程。

  “一核、三带、六园区”

  中心城区围绕“一核、三带、六园区”空间布局

  指“津城”高端服务业“一核三带六园区”空间布局。“一核”——提升核心商务区品质,打造总部经济集聚区;“三带”——海河服务经济综合发展带、南京路高端商务发展带、黑牛城道产业融合发展带;“六园区”——和平人力资源产业园区、河西陈塘自主创新示范区、南开环天南大知识创新集聚区、红桥光荣道科技产业园区、河东金贸产业园区、河北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一港六区”

  (十三五)天津港“一港六区”实现统一运营管理

  “一港”指天津港,“六区”指天津港范围内的北疆、东疆、南疆、大沽口、高沙岭、大港六个港区。

  “三机一箭一星一站”产业格局

  (十三五)航空航天产业形成“三机一箭一星一站”产业格局

  以空客A320、A330为代表的大飞机,以天直AC312E为代表的直升机,以彩虹系列为代表的无人机,以长征五号、七号、八号为代表的新一代运载火箭,以互联网卫星为代表的通信卫星,以“天和一号”核心舱为代表的载人空间站。

  “中国信创谷”

  实施信创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中国信创谷”“细胞谷”建设

  信创产业即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我市已形成以天河超算、曙光计算机、飞腾CPU、麒麟操作系统、南大通用数据库、神舟通用数据库、360安全软件等为代表的全产业链。“十四五”时期,将依托现有基础和领先优势,做大做强基础软件、应用软件、网络安全、CPU设计和集成电路、终端设备等五大产业链,加快建设中国信创谷,努力打造全国产业链条最全、自主创新能力最强、产业聚集度最高、产业支持最有力的信创产业发展聚集区。

  我市在滨海新区打造“中国信创谷”,实施主体引擎、平台搭建、场景驱动、金融赋能、群体突破五大工程,构建产业创新生态。

  细胞谷

  推进“中国信创谷”“细胞谷”建设

  我市在滨海新区打造京津冀特色“细胞谷”,重点支持细胞治疗、基因诊疗、核酸药物等创新药物,推进高端医疗器械和生物新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成为前沿技术策源地、细胞治疗示范区、质控标准引领区、政策创新先行区、生物产业聚集区。

  来源:津云·津报观察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