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规划资源局获悉,随着湿地自然保护区“1+4”规划和双城生态屏障建设等生态工程的有力推进,我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吸引越来越多候鸟经我市迁徙、停歇。根据近年来对天津主要鸟类栖息地监测结果显示,我市野生鸟类数量逐年增加、种类明显增多。

  天津拥有适宜鸟类栖息的多种自然环境,每年春秋两季经我市迁徙、停歇的鸟类数以百万计。《天津市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我市共记录鸟类416种,包括遗鸥、丹顶鹤、大鸨等11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大天鹅、小天鹅、白琵鹭等59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根据近期天津师范大学专业团队对我市鸟类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7月30日,我市共记录鸟类已达到452种,较2014年增加了36种。

  市规划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过境北大港湿地候鸟数量累计达到100余万只,相较往年增长5万只左右,鸟类种类由2017年的249种增加到2020年的279种,并且在去年首次观测到白头硬尾鸭和雪雁,多年不见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鹳、大鸨也现身北大港湿地。

  七里海湿地是我市候鸟迁徙的另一处重要驿站。近年来,通过实施湿地保护修复措施,加大保护管理力度,七里海湿地的鸟类种类由2016年的227种增加到2020年的258种,震旦鸦雀、中华攀雀、文须雀等近危鸟类又重返七里海。七里海湿地观测到的鸟类总数也由此前每年20万—30万只增加到2019年的40万—50万只。

  团泊湿地和大黄堡湿地鸟类种类和数量也呈现出较大幅度增加,团泊湿地鸟类种类由2015年的113种增加至2020年的200种,每年栖息在此的鸟类总数达到5万余只;大黄堡湿地目前共有鸟类219种,2019年以来,东方白鹳、白鹤、白枕鹤、大白鹭等珍稀鸟类数量明显增多。此外,我市沿海滩涂每年有上万只遗鸥栖息越冬,数量约占全球总数的90%以上。天津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盘山风景名胜区近年还新记录到凤头蜂鹰、丘鹬、白背鸫、画眉等鸟类物种。

  随着市民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和城市生态环境改善,野生鸟类与人们的距离日益拉近,一些鸟类从最初短暂停留到选择留下越冬或繁殖。“比如,2016年至2019年,东方白鹳在北大港湿地累计成功做巢22个,繁殖幼鸟50余只。2019年,北大港湿地越冬未走的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灰鹤多达1000多只,雁类等更是高达3万多只。”该负责人表示,我市每年迎来大量红嘴鸥在海河城区段越冬,连续几年在市区湖泊中观察到极危鸟类青头潜鸭等,科研团队还多次在城区池塘、郊野公园、田间湿地发现有着“鸟中熊猫”之称的震旦鸦雀和有着生态环境重要指标物的极危物种低斑蜻,这些变化均展现出我市生态环境的整体提升和人与鸟类的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