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月中旬开始,在国家法律政策的允许下,我国开始陆续进行新冠肺炎患者的遗体解剖工作。近日,首例新冠肺炎尸检报告发布,总台记者专访主持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遗体解剖的刘良教授。这份报告中包含了哪些重要信息?一、新冠肺炎病变与SARS有类似 也有自身特点刘良教授表示,新冠肺炎的病变与SARS有类似之处,也有自己的特点。从目前的病理结果来看,一些死者的肺部切面上,能看到有黏液性的分泌物,他认为这是临床治疗需要警惕的地方。刘良介绍,新冠肺炎患者出现的症状不像我们平常的感冒、病毒感染引起的流清鼻涕等症状,解剖发现这些患者肺部的分泌物是黏稠的,而且在较深的气道里,如果在早期没有发现、不去针对性地做处理的话,治疗可能会起反作用。此外,刘良介绍,正常的肺含气,握上去感觉像海绵,但感染新冠病毒的肺一摸就感觉它已经实变了,肺里面被别的东西取代了。
二、收集到更多信息 可让治疗更有针对性刘良表示,由于一直缺乏系统尸体解剖提供的完整病理学资料,研究人员对疾病的发病机制、器官损害等影响无法确切判断。通过尸检能够了解到这个病变是什么样的,做有针对性地治疗。“在这种情况下,病变的地方如果是怕水的兵,我就把水搞过去,你怕火我就把火搞过去。”
三、最终结论需结合病理结果和临床经验
在2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介绍,目前对11例病理解剖得到的初步结果,可以看到痰堵、肺部病变,以及一些血栓形成的情况,对临床有指导性的价值。王贵强说,病理解剖从大体标本到组织学到分子病理学,以及病原学的分布等,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单纯病理结果只是从病理上看到的,一定要结合临床的经过,包括病人的基础疾病、既往的情况等等做综合判断,才能最后得出结论,包括比如死因是新冠病毒感染还是基础病,或是炎症因子风暴等等,这些数据很快就会报出来,供临床治疗决策做重要参考。
来源:新闻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