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全国和全市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教基〔2018〕26号)要求,进一步做好全市中小学生减负工作,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1。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开足开齐开好规定课程。严格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科学合理地确定学习目标,不得随意提高教学难度和加快教学进度,杜绝“非零起点”教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严禁以任何名义设立重点班、快慢班、实验班,学生随机均衡编班,合理均衡配备师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着力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等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学校教育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得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

  3。加强学生作业管理。建立作业总量控制和作业检查制度。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三、四年级书面家庭作业不得超过40分钟,小学五、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不得超过60分钟,初中阶段不得超过90分钟,高中阶段也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科学合理布置作业,切实减少机械记忆作业,不得布置重复操练性和惩罚性作业,作业难度水平不得超过课程标准的要求,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能力合理布置课外实践性、探究体验性作业以及分层弹性作业。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家长代为评改作业。

  4。建立科学评价方式。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考试次数。小学一至三年级不得举行统一考试,四至六年级每学期可举行1次统一考试,其他年级每学期不得超过2次统一考试。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确定考试内容,命题要符合素质教育导向。考试成绩实行等级评价,严禁以任何形式、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及排名。不得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未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评优、推优及竞赛活动。

  5。继续做好课后服务工作。在实施中小学素质拓展课外活动计划的基础上,坚持“面向全体、家长自愿;学校主渠道、免收学生费用”的原则,全面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合理设定服务内容,安排有托管需要的学生在校做作业,自主阅读,开展体育、艺术、科学普及等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提倡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免费辅导帮助,严禁将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

  6。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确保中小学生在校时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保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六年级和初中阶段每周3课时,高中阶段每周2课时。落实中小学校每天两个大课间活动,小学阶段两节课之间课间休息应不少于15分钟。教育学生坐立行读写姿势正确,认真做好广播操和眼保健操。规范学生使用电子产品,养成信息化环境下良好的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严禁学生将手机带入课堂。加强劳动生活技能教育,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开展科学探索,进行志愿公益服务。

  严格校外培训机构管理

  1。依规登记经营。校外培训机构须经审批,取得办学许可证并依法登记后才能开展培训。对未经批准擅自开展学科类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要坚决予以取缔。

  2。规范办学行为。校外培训机构应当按照《办学许可证》载明的培训项目及培训内容开展培训。招生简章和广告发布前,应当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不得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欺骗学生和家长。

  对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展学科培训活动,必须与招生对象所处年级相匹配,培训进度不得超过所在区中小学同期进度,严禁“超标教学”“提前教学”,杜绝“刷题”、机械训练、强化应试等不良培训行为。开展培训不得与中小学教学时间相冲突,授课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不得留作业。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举办中小学生学科类等级考试、竞赛及排名,严禁聘用中小学在职教师授课。

  3。建立监管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的日常监管,将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纳入监管范围,重点做好培训内容、培训班次、招生对象、教师资格及培训行为的监管工作。

  落实家庭教育监护责任

  1。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家长要正确认识孩子成长规律,尊重孩子个体差异和天性,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培养孩子的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作为家庭教育的首要目标。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支持学校和教师正确行使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权利。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培训,避免盲目攀比、跟风报班或请家教给孩子增加过重课外负担,损害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加强家庭交流互动,家长要注重言传身教,培育好家风,传承好家训,做到有效陪伴。

  2。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安排孩子每天进行户外锻炼,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各种形式体育活动,培养1-2项体育运动爱好,引导孩子从小养成良好锻炼习惯。经常关注孩子情绪变化和心理健康,并及时与学校和老师沟通,采取措施有效疏导。有意识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引导孩子健康生活,合理使用电子产品,上健康网站,不沉迷网络游戏,不用手机刷屏,不长时间看电视,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个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个小时,高中阶段学生不少于8个小时。

  3。营造良好社会环境。通过家长会、致家长信、学校公众号等渠道,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加强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多报道“减负增效”典型事迹和科学育儿典型经验。加强家校联系,健全家委会,完善家访制度,让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给予更多信任和理解。

  来源:天津政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