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7日,全国至少已经有27个省份公布了2018年城镇非私营单位、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其中北京、上海、天津的非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超10万元,暂居前三。
1京沪津非私营年平均工资超10万
国家统计局5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82461元,比2017年增加8143元,名义增长11%。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9575元,比上年增加3814元,名义增长8.3%。
记者比较发现,非私营单位方面,超过全国平均水平82461元的有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广东、青海、江苏7省份;私营单位方面,超过全国水平49575元的有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江苏、重庆、福建等7省份。其中,北京2018年城镇非私营单位、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分别为145766元和76908元,均领跑全国。此外,上海和天津的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也都超过10万元。
2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高于私营单位
记者发现,上述已公布平均工资的地区中,其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年平均工资都明显高于私营单位。以上海为例,2018年上海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40270元,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7056元,前者是后者的2.46倍,差距为全国最大;此外青海省非私营单位平均年工资也是当地私营单位的2.22倍。
为何二者工资水平差距明显?
3感觉“拖后腿”?官方解读
看到这些平均工资数据后,有不少人反映自己的工资达不到这一水平,“拖后腿”了。
对此,国家统计局解释称,用来计算平均工资的工资总额是指本单位在报告期内(季度或年度)直接支付给本单位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无论是计入成本的还是不计入成本的,无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的,均列入工资总额的计算范围。
国家统计局还指出,工资总额为税前工资,包括单位从个人工资中直接为其代扣或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等个人应缴纳部分。
针对这种“被平均”的现象,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对记者表示,建议把平均工资数据和高位数、中位数、低位数结合起来公布,最好是分行业、分岗位,这样能够更准确反映不同人群工资水平的真实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