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17年的76.7岁提高到2018年的77.0岁,孕产妇死亡率从19.6/10万下降到18.3/10万,婴儿死亡率从6.8‰下降到6.1‰。

  ■人均预期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三项数据已非常接近“十三五”规划提出的2020年目标,其中婴儿死亡率指标已经实现。

  ■统计公报还显示,2018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83.1亿人次,比上年增加1.3亿人次,增长了1.6%。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近日发布的《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17年的76.7岁提高到2018年的77.0岁,孕产妇死亡率从19.6/10万下降到18.3/10万,婴儿死亡率从6.8‰下降到6.1‰。

  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居民健康水平的指标主要是人均预期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根据2018年统计公报,我国上述三项数据已非常接近“十三五”规划提出的2020年目标,其中婴儿死亡率指标已经实现。

  《“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应大于77.3岁,孕产妇死亡率应小于18/10万,婴儿死亡率应小于7.5‰。

  国家卫健委宣传司司长宋树立说,妇幼健康是我们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从统计报告中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的下降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妇幼健康事业有了很大提升。

  统计公报还显示,2018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83.1亿人次,比上年增加1.3亿人次,增长了1.6%。